改善党群关系重点在哪里(2)

改善党群关系重点在哪里(2)

其次,方法问题重要不重要呢?也很重要。改善党群关系仅仅靠态度还不够。因为我们今天碰到的群众利益往往是多元的。过去代表群众利益,只是个态度问题。群众不是抽象的,比如学校,一个教研部七八个人,我要代表教研部的利益,但问题是七八个人的利益要求很难一致,大家有长远利益,也有眼前利益;有局部利益还有个人利益。因此,代表群众利益不仅是个态度问题,还是个能力问题。所以,整合民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再比如打车软件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愿意多花点钱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但我们的有关部门为了维护价格秩序马上出面干涉,结果打车软件被取缔了以后骂声一片,因为政府忽视了这部分群众的利益。还有最近炒得很热的汽车排污收费问题,在没有车的人看来,既然你享受了有车的便利,那么有车一族就应该为其他人绿化空间减少、空气污染付出相应的代价;但有车者看来,自己投入解决交通问题,不仅节省了时间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之中,还为拉动内需做了贡献,如果人人都不买车,整个汽车工业就完蛋了。可见今天要想很好地代表民意也是一种能力。

当前改善党群关系之所以这么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条件变了。我们党成立28年后取得了政权,以前没有过多地搞群众路线教育,因为情况不像今天这样复杂。当年如果不搞群众路线,就不可能生存,更不可能取得政权。但今天不走群众路线,就会出现“温水煮蛙”的情况。我们的党群关系已经很严重了,但很多人感觉这应该是大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个人感觉不到这种现实的危险。每一个个体没有感受到,所以今天改善党群关系就比较难。为此要强化领导者的执政意识,不能把执政当作是值班。

党群和谐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我们既要领导群众,又不能做群众的“尾巴”。我们常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其实也不能简单地“唯下”。就像作者在本书提到的,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之外,也是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主体。作为领导,群众的所有意见都听,完全按照群众的意见来办,那就是尾巴主义;但也不能强加于群众,既要克服“尾巴主义”更要防止“命令主义”。其次,我们既要引领群众也要善于做群众的学生,“问计于民”。作为领导者,绝不是因为他比人聪明,而是能够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这就是领导者的智慧。如果总以为比别人聪明,坐在办公桌前哪儿也不去,那就只能像毛主席所说的“往往是幼稚而可笑的”。怎样做到“问计于民”?电梯里面聊几句,吃饭的时候聊几句,这种日常的交流才能听到真的东西。而开座谈会,大家讲的内容都是斟酌过的,不是原汁原味的,一不留神就不知道他想说什么。最后,要解决实际问题。有人说“种地不上税,上学全免费,所谓和谐好社会”,这就是他认为的“和谐好社会”。我们总是强调理论的问题,而这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的问题。

当前,解决党群不和谐的问题还必须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和制度层面。我们的媒体也要为这样的提升创造条件。在媒体中,我们不难看到领导下到基层的身影:比如走访几户特别贫困的老百姓,体察到群众的难处,情到深处,眼泪都出来了,赶紧掏出自己的工资留下,我们的老百姓看到这样的镜头就会竖起大拇指,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是人民的好公仆、好领导啊。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基层领导往往就成为差领导,如果这些基层的领导也如法炮制,上级领导走访一户,他们可以走五户,留给每户的钱比上级领导还要多,那基层领导自然也会成为人民的“好县长”。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一个县里如此贫困的老百姓有20万,靠这样的办法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为了党群和谐的根本改善和可持续,我们必须超越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来踏踏实实地做,我们的媒体也要有等待务实的领导干部从基础做起的耐心和视角。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