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防洪经验借鉴:尊重自然科学治水

摘要:与我国相似,德国也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是易北河流域城镇地势低洼,人员和财产安全经常面临威胁。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主汛期,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时期,据预测,长江上游和海河、黄河上中游、松花江、辽河等江河今年盛夏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很大,防汛抗洪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防办新闻发言人束庆鹏表示,目前我国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南方大部分地区前期遭遇多次强降雨过程,江河水位较高,水库蓄水偏多,土壤接近饱和,损毁的防洪工程尚未得到修复,再次遭遇强降雨,极有可能发生严重洪涝和山洪灾害,特别是目前四川灾区还有强降雨过程,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与我国相似,德国也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是易北河流域城镇地势低洼,人员和财产安全经常面临威胁。为此,德国联邦环境署制定了15项减灾措施,其中预防占了8项。可见,德国防洪重在未雨绸缪,相关经验值得借鉴。

1

(图片:今年6月,德国东南部城市帕绍遭受洪水袭击,图为帕绍老城区出现内涝。)

提高自然防洪能力

这些防洪措施中,有不少是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以提高自然防洪能力为出发点。其中有一项就是保证足够的泄洪土地面积,即洪水流泻空间。

堤坝把河流与自然泄洪区隔开,洪峰来袭,下游城镇容易受灾,因此要为河水漫堤预留土地,这个空间的面积,德国参照了历史最高纪录的洪水量规划设定。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控制泄洪区内人口聚居地的发展,这包括规定任何新兴建筑都要经过防汛机构的严格审批,而且基本上是不会被审批通过的。

土壤是天然的蓄水池。在持续强降雨的情况下,城市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流入河流湖泊,这会增大洪灾风险。从这一方面着眼,德国政府为城市和道路占地面积的增长设限,城市中预留大量土地,以便让尽量多的雨水渗透到土壤中。

从2006年到2009年,德国城市和道路占地面积总计增加了1682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天增加1平方公里,德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这一日平均指标减少三分之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