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廷玉: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文物(2)

姜廷玉: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文物(2)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手稿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内陈列着一份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公用笺”上用蓝色钢笔水书写的《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歌曲,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手稿。看到这份珍贵的手稿,不仅使我们联想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这首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它鼓舞过多少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浴血杀敌;它激励过多少人民群众,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之中。那么,这首战歌的手稿是怎样诞生的?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组建后,各部队进行了思想动员,教育广大指战员充分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明确支援朝鲜就是保家卫国的正义行动,从而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通过教育,广大指战员纷纷宣誓要援助朝鲜兄弟,保卫祖国安全。许多志愿军战士的决心书上都写着:“保卫和平,保卫国家,就是保卫家乡”和“打败美国野心狼”等豪言壮语。志愿军炮兵第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被战士们高昂的战斗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写了一首出征诗,第二天他把诗抄在黑板上,并在团、师的誓师大会上宣读。这首诗是这样的:

“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新华社记者陈伯坚正在集结准备出征的部队中采访,他发现了这首在战士中广为传颂的诗,觉得诗写得好,充满战斗气氛,就抄录下来。随后,他对诗的个别句子作了修改,将“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以表示英雄气概;把“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以增强读音脆度;把“美国野心狼”改为“美帝野心狼”,以增强力度。他把修改后的诗引用在他的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位战士的谈话》一文的开头部分。

1950年11月26日,作曲家周巍峙到田汉同志处,听取“全国戏曲工作会议”筹备工作汇报(当时田汉是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周巍峙是副局长)。当周巍峙翻阅当天的《人民日报》时,看到头版刊登有《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位战士谈话》一文,文章开头引用了一首诗(即麻扶摇写的、经陈伯坚修改后引用在文中的那首诗)。周巍峙读后,被诗的豪迈气概和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激发起创作热情,便马上进行了谱曲,半小时即谱写完,歌名选用了诗的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并在手稿下面注明“此歌写于1950年11月26日下午田汉同志处。在听会时写成”。12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首歌曲,由于当时不知道词的作者,发表时仅写了周巍峙曲。后来,经过各方调查,才找到歌词的作者——志愿军炮兵第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

195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歌名,再一次发表了这首歌。从此,这首歌很快就唱遍全军,传遍全国,响彻在朝鲜战场,响彻在祖国大地,激励着志愿军广大指战员英勇杀敌,鼓舞着全国人民踊跃支援前线。

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虽然逝去近60年,我们望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份珍贵的手稿,“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那铿锵、有力的歌词,那雄壮、激昂的旋律,使人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鏖战在三千里江山的英雄气概,使人仿佛又回到了抗美援朝战争那艰难困苦的岁月。

金日成首相为志愿军一级模范罗盛教纪念碑题词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献身。他牺牲后,朝鲜人民为他修建了纪念碑。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亲自签发命名决定,并为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该题词作为一级文物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里。

1952年初的朝鲜北方,天寒地冻,气温降到零下20度以下。1月2日晨,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近3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出早操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受战斗命令一样,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下寻人。在刺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住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的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罗盛教。朝鲜劳动党石田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罗盛教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在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正面刻着: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之墓。当地人民群众及被罗盛教救起的崔莹经常到烈士墓前祭扫,寄托哀思,永志不忘。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