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发展的几大亮点(4)

近年来中国发展的几大亮点(4)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攻坚克难、稳中求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为了适应这一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同时,中央还作出一系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2011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全面部署。稍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又专题讨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并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

这一时期,中央之所以突出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项工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的课题。比如,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前者过去占到城镇就业人口95%以上,现在只有25%左右,过去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功能大部分已剥离出去交还给了社会。再比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我国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城市化路程,这就意味着在一些国家渐次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将比较集中地表现出来。再加上这一时期国内外形势变化迅速、深刻,我国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上升,这对社会环境也带来进一步冲击。这一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因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此外,我国有超过2.3亿的流动人口,有高达5.64亿的网民,非公有制经济、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如何有效加强对这些人群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在社会管理领域的一种客观反映。作为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又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的大国,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解决不好,势必影响甚至干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社会管理取得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与形势任务的发展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面对我国社会管理环境的深刻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还难以完全适应。如何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成为摆在全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这一时期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举措很多。包括,强调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等等。特别是其中突出强调要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要正确认识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群众工作归结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不仅赋予了群众工作新的时代内涵,而且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工作着力点。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中央之所以把群众工作摆在如此突出重要的位置,分析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它对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过去相比,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环境尽管已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现在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财力提高了许多,掌握的各方面资源增加了许多,可以运用的科技手段丰富了许多,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没有变也不能变。党的全部执政活动,包括社会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这方面工作做不好,不仅我们的改革发展会失去支持和动力,稳定也会失去基础。

二是目前群众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管理工作的成效。比如,在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等逐渐出现了问题。体现在社会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一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部门利益严重,办事效率低下,有的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等等。这是我们一些社会管理得不到群众理解支持,甚至引发矛盾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群众工作本来就与社会管理有着十分直接密切的关系。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管理服务和管理的对象,又是社会管理的主体,离开人民群众的广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一意义上说,社会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

与此同时,对与群众工作紧密相关的基层工作,中央也同样十分重视。我们党的一大优势,是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并一直延伸到社会基层。在这个体系中,基层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占据着基础性的重要位置。不仅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需要通过基层去落实,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也需要依靠基层去发现和上传。因此,我们党才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形象比喻,一再强调要强化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其在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等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定位于群众工作和基层工作,可以说抓住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为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近年来中国发展背后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在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在积极推进,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分步骤有序进行;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带动党的建设全面展开,并把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突出提到全党面前;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面做好党的十八大各项筹备工作;等等。仅从所列举的这些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重要探索,既是30多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接力探索的一个继续,也为此后新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今天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之际,总结这些探索所形成的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