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发现肯德基“问题冰块”的,本应是当地政府对食品卫生负有监督职责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但令人不解的是,曝光肯德基“问题冰块”的恰恰不是这个政府主管部门,而是央视这样的新闻媒体。也就是说,如果央视记者不去肯德基取样,不找检验部门检测,不揭示“问题冰块”对人身体的伤害,肯德基至今还会照样使用着它的菌落数量严重超标的食用冰块,顾客还会照样饶有兴趣地饮用着加了这种冰块的饮料。
所以,我们不能不说,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监督的缺失,行政上的不作为,是造成肯德基“问题冰块”一直在伤害顾客的主因之一。如果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能恪尽职守,对肯德基经营的食品依法监督,坚持定检和抽检,顾客何至于受到如此伤害呢?
现在,肯德基的“问题冰块”已被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了,至于肯德基能不能受到处罚,消费者的权益能不能得到维护,人们要看的,是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实实在在的行动。
【启示与思考】
关于食品安全,关于防范之疏,近些年来,公众已经听多了“媒体走在监管之前”的故事。搜索网络,浏览新闻,诸如苏丹红、石蜡米、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等,事前监督严重缺位,或者是“九龙治水”实效寥寥,而在记者及媒体撕开“黑幕”之后,又突击拉网、匆匆处置一批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可谓几成习惯性的常景。如今,“知名快餐”的食用冰块,让人们印象中脏兮兮的马桶水,着实地“长脸”了一回,算不算又是记者操了监管的心呢?
“马桶水比冰块干净”的检测缘何而起?媒体报道也说得清清楚楚,因为有外媒的消息称,英国超过六成的餐饮连锁店提供的冰块细菌总量,甚至超过取自马桶水箱的水。可见,所谓“记者操了监管的心”,不过是眼观四方、耳听八方,多了一种闻风而动的新闻敏感。由此而论,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有关部门对食品质量的“安全敏感”,跟媒体记者的职业敏感相比较,则明显给人以不在同一“敏感层次”的感觉了。
肯德基第一时间发表道歉声明,称将立刻调查崇文门的肯德基门店。一方面有网友质疑洋快餐,食品安全一直不让消费者省心,从速成鸡等负面新闻,肯德基就失去了大批消费者的信任;另一方面有网友质疑该记者的行为,称记者虽有监督职责,但夸大新闻事实,“马桶水”与肯德基冰块是否具有可比性?该记者的报道多少有哗众取宠之嫌。
此事的发生绝非偶然,在外面吃饭脏,这是基本常识,究其原因是企业没有良心和诚信。新闻媒体要继续跟进事情进展,报道处理结果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罚情况。虽然只是媒体偶然的抽样调查,但两家知名快餐连锁店里食用冰块的菌落数量,竟然高于马桶水5倍和12倍的惊人爆料,岂能不令未食者却步,已食者作呕?消费者花了不菲的“知名快餐”价钱,享用的冰块却可能还不如马桶水干净,这与其叫“新闻”,不如叫“悲哀”!
“马桶水比冰块干净”的意外揭秘,很难不引发“一‘冰’激起千层浪”的事后普遍检测。甚至于,即使有关部门不去抽查抽检,那些“知名快餐”也要忙着自证“清白”了。但实话实说,倘若少了一种根植于广大消费者心中的“长效信任”,诸如此类的“短期重视”,难免仍将沦为一张时过境迁的“空头支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