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形式”折腾“内容”

防止“形式”折腾“内容”

核心提示:人生要幸福,事业要进步,就要时刻正确把握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防止被形式所迷惑,防止“形式”折腾“内容”的现象。

工作生活中,常遇到“形式”折腾“内容”的现象。比如,维护社会稳定,在一些地方演变成全力确保“零上访”这个唯一的“形式”,而对突出问题不当回事,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严重消解政府公信力,难以打牢社会稳定的基石。

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形式最终要适应内容,要服从、服务于内容。干工作、做事情,如果只图形式好看,把生动具体的内容僵化为一成不变的形式,或只在形式上耍“花样”,让形式肆意折腾内容,势必沦为形式主义,就完全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难有成效。

为什么会出现“形式”折腾“内容”的现象呢?因为内容是变化不停的,把握它需要下一番硬功夫;而形式则是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固的,容易抓住,取得表面成效。写文章要达到材料翔实、观点新颖不易,但“八股”形式却易套用,完全可闭门造车,省却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的劳苦和学习思考、总结概括的麻烦。学者金克木曾引用《二郎庙记》,形象说明“八股”文风特点:“夫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而老郎之子也。庙有树一株。人皆曰树在庙前,余独谓庙在树后。是为记。”这样的文章形式唬人,通篇废话,但写起来轻松,讲出去没错,怎能不令懒汉们爱不释手呢?只可惜,对这样的文章和讲话,群众深恶痛绝,躲避唯恐不及,又怎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形式除了容易掌握外,还有一个特点:总是浮在表面,容易被外界看到。这正迎合了当代人追求速成、喜爱攀比的心理,使很多人在生活工作中做出只顾形式、抛弃内容的蠢事。

人生要幸福,事业要进步,就要时刻正确把握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防止被形式所迷惑,防止“形式”折腾“内容”的现象。(摘编自《求是》 2013年第15期 何冠军)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