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留守儿童”温情家园

建设“留守儿童”温情家园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促进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云南省威信县湾子古苗寨将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在加强党的建设与关爱苗族“留守儿童”的结合上,积极拓展基层党组织党员活动室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使党员活动室成为“留守儿童”的温情家园。

【背景起因】

威信县湾子古苗寨,是云南省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村,2009年8月,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寨坐落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目前,这里生活着130户445名苗族同胞。近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加快发展,苗寨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员逐年增加,苗寨近百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和苗族文化传承保护等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难点。苗寨党支部创新工作方式,以党员活动室为载体,发动有耐心和照顾儿童经验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有效破解工作难题。

【做法经过】

丰富文化陈设,活动室是“百科馆”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切实发挥党员活动室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的同时,更好地服务苗寨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古苗寨保护工作和苗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湾子苗寨党支部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高标准建设党支部党员活动室,不断争取各级支持,购置图书阅览、影音播放和文体娱乐设施设备,整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的软硬件设施,不断夯实党员活动室文化基础,切实把党员活动室建成“百科知识馆”。

“孩子们,吃饭了……”入党积极份子用苗族语言招呼着刚刚做完作业的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孩子们都会到党员活动室,活动室值班管理员都会准时在这里等候着孩子们,在这里耐心地辅导他们学习、做作业。党支部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员活动室管理制度,加大党员活动室规范管理力度,增强活动室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留守儿童”的吸引力,同时,党支部将有文化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纳入活动室值班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释疑解惑,营造优质的课余学习环境,有效破解“留守儿童”课余学习管理问题。

 弘扬民族文化,活动室成“传承所”

“远方的客人,欢迎你呀,欢呀欢迎你,来到湾子,进苗寨呀……”每每走入风景旖旎、古朴梦幻的革命老区--昭通市威信县水田湾子古苗寨时,总能听到苗家孩子们这甜美的歌声,霎时,仿佛有种置身世外桃源感觉……

为弘扬苗族文化,切实使苗寨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党支部从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中物色了自幼就喜欢唱歌、跳舞的熊杰红,牵头组织苗寨妇女成立文艺宣传队,在塞子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说党的好政策,唱幸福新生活。同时,党支部把所有的留守孩子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在党员活动室里组织孩子们排练舞蹈、教唱苗歌、学习刺绣。通过长期锻炼,现在湾子文艺宣传队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学生都能歌善舞,在丰富“留守儿童”文化生活的同时,巧妙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活动室真成了苗族文化“传承所”。

真情关爱儿童,活动室胜“亲子园”

“苗岭风光锦绣美,苗岭生活花一样……”这是湾子苗寨里的“米多” (苗语,意思是:小男孩)、“米采” (小女孩)们,用纯朴美妙的苗语,在湾子苗寨党员活动广场上唱歌、排练舞蹈的场景。“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心里话远处倾诉、衣服无人缝补……这是影响和制约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难题,为切实破解这一难题,在熊杰红的倡议下,党总支组织了部分妇女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立了“代理妈妈”帮扶组,为“留守儿童”提供贴心的医疗、生活服务,真情温暖关爱“留守儿童”。

陶莉、陶星星两姐妹父母外出10多年,父亲平均每年回家不到一次,母亲自外出后杳无音信,两姐妹自小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以前,每当看见小伙伴们都穿上漂亮的苗家衣服吹芦笙、跳对脚、打秋千时,两姐妹只能躲得远远地看看。看到陶莉、陶星星两姐妹的情况,“代理妈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努力,两姐妹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漂亮的苗族特色服装,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