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业经营问题(2)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业经营问题(2)

2011年国务院集中表彰了一批“种粮销粮大户”,全国共300名“种粮大户”获此殊荣。湖北大冶种粮大户侯安杰租种了2个县市8个乡镇33个村1.8万农户的1.96万亩农田,其种植面积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这位媒体上宣传的“种田冠军”正是通过村集体组织来成规模流转土地,通过手下的11个生产队来完成耕作任务[3]248-279。侯安杰现象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培养千千万万个侯安杰”也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要形成大规模经营,就必须由地方政府或集体组织来主导土地流转。农户自发流转能够形成以家庭经营为限度、适度规模的“新中农”[4][5],但无法构成大规模经营,大规模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过高,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主动介入能够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也为规模经营提供了载体[1]46。而出于政绩考量,土地流转和大规模经营成为地方发展的“亮点”因而获得政治资本,这就使得行政介入土地流转的趋势不断加强,由此造就的“大户群体”越加重要。

二、粮食安全能否寄托于大户经营?

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粮食供给问题,大规模土地流转试图培育一批“种粮大户”来作为粮食生产主体,如侯安杰这样的“种粮大户”确实成为地方主动介入并积极扶持的经济主体。笔者调查的皖北黄村,也是通过村集体的“整村推进”式规模流转,以“招商引资”方式招徕城镇工商业资本进入村庄开展大户经营。在村社组织的积极引导下,全村4800多亩地全部流转给外来资本,形成了大户经营的经济格局。

表-1:皖北黄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承包人承包人概况承包面积用途租金

李良A市电力局干部,城镇经商,市知名企业家1200亩蔬菜种植1000元

许开区城建局干部,搞房产开发,资金雄厚240亩蔬菜种植850元

李余A市技监局干部,市光大种业公司2400亩良种种植800元

齐泰A市绿丰种业公司900亩良种种植850元

农科所市农科所150亩良种实验1100元

资料来源:村级访谈

这些承包大户同时也是镇域、县域内的承包大户,其经营面积足以称之为超级大户,黄村仅是其承包的一小部分。大户群体中大部分是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依靠其关系网在农村大面积承包土地,并如同湖北大冶侯安杰一样,以公司式农场来开展经营。

(一)大户经营的“非粮化”

寄托着粮食安全任务的“大户”群体会选择何种作物,这是讨论粮食安全视角下大规模土地流转必须正视的问题。黄村的承包大户大多不再种植普通的主粮,而是选择更为高效的经济作物。需要指出的是,黄村大户经营的良种,是一种改良后的小麦种籽,收获后的小麦并不进入粮食市场,而是作为良种进行出售,作为良种的小麦附加值很高,并不能归为普通的主粮。除此之外,都通过扩大规模来种植蔬菜以获取更高利润。

“非粮化”构成了大户经营的普遍特征,不仅黄村如此,即使如侯安杰这样标志性的“种粮大户”也有近一半用来种植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3]249。2008年吉林省延吉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368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4.9%,其中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的942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39.8%[6]。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经营出现了“非粮化”问题,这不仅关系到规模经营的绩效,也关系到农业生产格局的变化,更关系到农民增收以及国家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