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学习型社会”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党和全社会的学习问题一直都被党中央摆在突出的位置。但是,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型政党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应如何认识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观点?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深刻认识到学习问题对于全体共产党人的重大意义。
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政党的内涵与特征
学习型社会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为基础,以保障和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终身学习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学习型社会的显著特征是注重学校教育之外的学习,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在工作场所、社区以及家庭内都可以学习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但是学习型社会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努力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等具体的学习形态才能实现。2002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被写入十六大报告。
学习型政党是在知识经济兴起和信息化、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以学习力来推动创新力的政党。学习型政党是学习型组织的特殊形式,同时又反映了政党的特殊性质。学习型政党既拥有着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与机制,也拥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与创新力,是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政治组织。学习型政党通过率先发展党员干部的学习力来影响、辐射和带动全社会学习力的持续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政党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以党的中央全会决定的方式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并强调“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三型政党”,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新形势下党建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三型政党”是善于学习、掌握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政党,是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政党,是在新时期足以运用新方法应对新挑战的政党。“三型政党”不是撇开原有的党组织去创造一个新组织,而是对党组织原有的理念、行为、制度等进行更新和完善,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原有机能,并赋予它以新的功能。“三型政党”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敏锐的时代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满足、永不停滞、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作为我们党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的建设途径和目标,“三型政党”是对学习型政党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着力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