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建立之后,通过电子地图还可逐级查看全国、各省、地市、县、学校的学生情况、营养餐情况和校车情况。同时,将逐步推广使用免费的学生卡,对学生进行电子身份管理,以有效解决虚假注册学籍和跨省、跨地区、跨学校重复注册等问题。
截至目前,内蒙古、吉林、浙江等14个省区已完成学籍系统部署;河北、辽宁、北京等20个省市基本完成数据采集或数据补录工作;海南、贵州、宁夏等8个省区的3520万学生数据已进入全国系统。
新电子学籍系统带来哪些变化?
电子学籍系统是个管理应用系统,学籍管理只是一部分,随着其应用内容的扩充,有利于学校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也有助于教育部门进一步做好经费管理、学生资助、招生入学等工作。同时将为学生学籍转接提供便捷服务,家长只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
采集的学籍信息如何确保安全?
根据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指定专门的学籍管理员,建立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学籍系统也将采取现代加密技术确保信息安全,保护学籍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破坏和盗用。
学籍号在义务教育外还能用吗?
教育部正在统筹建设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和电子学籍系统。对于学籍号,教育部将出台生成规则,原则上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均依据身份证号为基础进行统一编码。学前教育阶段已采集学生信息的,升入小学时仍沿用其已有的学籍号。
与原学籍制度不一致怎么处理?
一要做好本省现行学籍管理制度的过渡工作;二要开展学籍上下衔接调查研究,处理好各级各类学籍管理的后续工作关系;三是因地制宜制订实施细则。
专家解读中小学统一学籍政策 更好监管学生走向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全国多个省市已开始在内部统一学籍号,在此之前,四川少数学校为使普九达标,出现了伪造学生学籍、择校暗箱操作等一些违规行为,引起了省有关部门的重视,而此次行动更是将统一学籍号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的数据将动态更新,今后还将建立数据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保障数据准确安全。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咨询专家褚宏启认为:全国中小学生统一学籍号能够更高效、便捷地管理学生走向,特别是对流动儿童群体。现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打工,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及监控,有的孩子辍学也无人知晓。统一学籍号之后,全国各地都能方便地交接学籍,教育部门也更容易跟踪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山区里的留守儿童,学校设施简陋,学籍管理松散,这些孩子转到大城市后,没有资料可查,难以衔接。
有网友提到的为何不直接以身份证号代替统一学籍,褚宏启介绍,学籍号和身份证号的含义不同,组成和内涵信息也有不同,学籍号涉及生源地、学校等多个因素,身份证号则与户籍、出生年月有关,两者各有各的功能,不能简单统一。
教育法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牛志奎认为全国中小学生统一学籍固然是一种进步,但要单依靠它解决择校问题之类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却还是治标而不治本。
牛志奎说:“择校乱收费,走关系等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平衡造成的,当务之急是要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差异,做好学校的基础建设,此类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否则,就像身份证号也能造假一样,学籍号也能被利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经济管理副教授赵茜也认为,学籍统一只是管理好学生的第一步,想要解决择校乱象等问题还需要其它一系列政策的辅助。学籍的统一可以让小升初变得更透明,所有孩子的成绩,升学走向,基本信息都能得到统一管理,但这也只限于教育部门内部的监管。“毕竟,学籍管理涉及到了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信息是不宜公开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无法做到全社会共同监督。如何协调好学籍统一后的监管,有关教育部门还任重而道远。”她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