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张文木:美国政治结构与外交政策——兼谈美国“战略东移”及其后外交走向(7)

二战后欧洲人深刻反思了内部长期分裂导致其失去世界霸权的原因。感受最深的是丘吉尔。此前,他不理解张伯伦对希特勒德国绥靖政策的深意[34],欧洲在“兄弟阋墙”的两次大战中倒掉后,已至72岁高龄的丘吉尔决心为英国皇室挽狂澜于既倒。1946年3月他发表 “铁幕演说”,9月,又在苏黎世重提雨果1849年提到的“欧洲合众国”的概念,决心将破碎的欧洲整合为如美国那样统一的国家联合体。此后欧洲各国开始进行内部整合并在英国带动下为恢复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体系而默默准备。苏联学者对丘吉尔的目的洞若观火,B.T.特鲁汉诺夫斯基写道:“丘吉尔的计划是打算恢复英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企图把美国排挤到第二位。丘吉尔认为,为达到此目的,必须使美苏发生冲突。因此丘吉尔加紧鼓动美国,在对苏关系方面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35]

欧洲历史学家汤因比更是号召欧洲人痛定思痛,用“五十到一百年”的历史,推动欧洲“内部的一次大革命”,最终使欧洲得以“恢复原状”[36]。但丘吉尔知道恢复欧洲世界霸权不能用与美国对抗而只能用附和的方式,他因此在铁幕演说中说,“希望最终在英美两国之间实现一种共同的公民身份”[37],意即我们就是美国的公民,我们是你美国的坚定支持者,我们欧洲在后面跟着你美国干。欧洲人很快为美国捧出一个很不靠谱的“战略家”,他就是被捧为“遏制战略之父”的乔治·凯南。1946年2月22日,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的凯南通过明码电报(这显然是在有意刺激苏联),向国务院发回长达5 542个英语单词的电报,深入分析苏联内外政策,提出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1947年7月7日,凯南化名“X”在当月出版的《外交》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明确提出“遏制(containment)战略”,此建议被美国政府所采纳。这封电报被认为是导致美苏冷战的先声。随后英国人又为美国推出一个更不靠谱的麦卡锡[38]。凯南的顶层设计在前,麦卡锡咄咄威逼在后,1950年把美国推送到朝鲜,1964年又将美国赶到越南,由此美国元气大挫。20世纪80年代,已入暮年的凯南对自己曾经提出的“遏制”战略后悔不迭,他说:“这种军事化不仅对我们的外交政策,而且对我们的整个社会都有严重影响。它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畸型发展。”[39]

1953年正在经历朝鲜战争的美国人发现了问题,他们推选出与罗斯福一样具有民族主义情结的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1953~1961年)上台,艾氏认识到美国已有“大权旁落”于“军工复合体”的危险,他果断地终止朝鲜战争并缓和与苏联的冷战。他恢复罗斯福路线:再次联手苏联,利用苏伊士运河危机将英法赶出埃及。失去埃及,欧洲就失去了非洲,自此欧洲霸权彻底从世界范围退出。

不幸的是,进入冷静阶段的美国外交恰遇不懂历史且喜欢冲动的赫鲁晓夫,而美利坚民族又同样是一个情绪化民族。1962年赫鲁晓夫挑起“古巴导弹危机”惹怒美国。美国人被华尔街煽起后便挥师来到越南战场,其结果比朝鲜战争打得时间更长,败得更惨,国力透支得更为严重。

与艾森豪威尔一样,尼克松在任(1969~1974年)内也看出欧洲利用美苏冲突削弱美国的意图。为了恢复美利坚民族的元气——这与华尔街国际资本利益也没有太大的冲突,尼克松与中国握手并果断地从越南撤军。但就为了这一小小的要求,尼克松给华尔街以天大的补偿。在尼克松之前,支撑华尔街金融力量主要是军火集团。尼克松上任后放弃美元的金本位,让美元与石油挂钩。这样美元就增加了另一支柱,这就是世界石油。尼克松看到了石油中潜藏着巨大的交换价值。他说:“美国只是部分地依靠进口石油和战略矿物,而欧洲和日本则绝对地依靠海外来源。我们用的石油有一半是进口的,但是欧洲进口百分之八十五,日本进口百分之百。至于矿物,西欧进口百分之八十,日本进口百分之九十五。进口的小规模中断只会给美国造成不便和烦恼,但却可能在我们的工业化盟国中造成恐慌。因此,它们比我们甚至更有理由对于苏联向“西方所依靠的两个大宝库”推进感到关注。”[40]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