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外交:整合东盟“敲门砖”?(2)

高铁外交:整合东盟“敲门砖”?(2)

合作水到渠成

“中国高铁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看来,双方的合作属于“顺理成章”,“一方面,中国和泰国的关系本就很稳定,有良好的氛围,这让高铁的建设避免了最大的阻力;另一方面,相对于日本新干线、德国和法国的欧洲高铁技术,中国成本确实比较低。”

“中国高铁技术是从欧洲引进,在吸收、消化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且结合了中国自己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数差不多是其他所有国家里程数的总和,运营发展规模、积累的经验不是别的国家能超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另外,在寒冷条件下的高铁建设,中国也有经验。”

“因此,以高铁促外交,这一步走得很好。”王梦恕称。

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双方的政治因素决定了未来合作水到渠成。泰国不能完全自己负担高铁投资,中国短期又不会想着收回成本,这相比于日本、欧洲来说,是先天的优势。在收益明显“中国不划算”的情况下,未来泰国方面可能通过其他政治或经济条件补偿中国。

不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长乐担心,中国高铁在国际声誉上不被人看好,在运行及管理服务上的负面影响尚未消除。这可能会让一些国家产生不信任感。而能否成功获得泰国方面的青睐,仍要看最终的招标结果。

双方或将共赢

在田文林看来,不管是从政治角度,还是经济角度,中国一旦中标泰国的高铁项目,都将让双方实现双赢。“一方面,从战略层面看,通过与泰国的高铁外交,可在东南亚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泰国的经济将因高铁而得到快速发展。”他认为。

还有观点称,中国高铁出口到泰国,将打开中国在东南亚互联互通大潮中的市场机遇。这对中国高铁国际化是个里程碑,而高铁输出还将带来相关基础设施、劳务等合同。同时,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本身对中国获取资源及货物出口、巩固与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更具有战略意义。

王梦恕期望,一旦中国高铁能在泰国取得成功,将大大增加中国高铁出口的影响力。此前,中国企业承担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建设项目,铁路装备也获得了一些国家的认可。但挫折也不小,比如,中铁建此前在沙特巨亏40余亿元,前阶段,中国也退出了对巴西高铁项目的竞标。

“能在国外取得成功,也将刺激国内高铁相关产业的发展。”王梦恕分析,从这个角度看,实际上也是在为中国经济助力。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