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区分当前群众需求的共性和个性
群众需求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这是群众需求的两个不同方面。一般来讲,个性需求和共性需求分属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需求结构和需求标准。但是,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也是相对的、变化的,从整体看是个性的需求,如果把它放到特定群体层面看,个性的需求又可能变成共性的需求。相对于全社会来说,青年就业问题是个性需求,而这个问题对于青年群体本身来说则是共性需求。同样,共性需求也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个性需求。
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差异性的一面。个人之间共性的需求更多是建立在基本生存需要基础上的,而个性的需求更多地是一种偏好,是建立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但是,两种需求都会受到特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影响。个性需求不等于个人需求,它是不同于其他人或群体的特殊需求。
把握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需要正确区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个人需求是构成社会需求的基础,但是,社会需求又不是个人需求简单的相加。社会需求是被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的,需要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满足的个人需求。社会需求是共性需求,它的满足有利于保护人权,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和社会发展。有些个人需求暂时看不是社会需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等条件发生变化后就有可能成为社会需求。社会需求要通过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来满足,而个人需求则只能由个人自己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加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条件以及个人需求满足是否有利于促进整体发展进步,是评判和决定个人需求能否成为社会需求的标准。如果个人需求的满足无助于增进社会大众的福利,这样的个人需求难以成为社会需求,也不应该由社会来加以满足。
在把握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正确区分和把握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因为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关乎人的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基本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起码的、最低的、必要的权利,包括生存权、人身安全权、政治选举权、迁徙自由权、言论自由权等;非基本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比较高级的权利,包括发财致富权、成名成家权、人身特殊保护权等。基本权利是完全平等的,而非基本权利则是比例平等的,也就是说从人们的差异出发,根据能力贡献大小给予其相应的待遇。基本需求的满足是人们的基本权利,而非基本需求的满足则是人们的非基本权利。
群众的需求是受社会环境和文化习俗影响的。即使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时代背景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群众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当前,要特别注意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主义文化对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消费主义以资本为支持,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为介质,以广告和影视作品等为手段,以倡导和追求西方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替跨国公司推销商品为目的。中国传统小吃食品种类丰富,风味独特,但是,近年来,在西方强势消费文化的影响下,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受到青少年的喜爱,传统小吃和饮食习惯在青少年中的地位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一些文化娱乐消费产品和高档奢侈消费品也是西风渐强,抢滩登陆我国。在我国,“未富先豪”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奢侈品第一消费大国,消费份额占全球的近3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