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联合国:
你们要去教人家怎么做才对
7月28日,联合国授予刘家义“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奖”,以表彰他以及中国审计团队,通过实施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审计,对维持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这是联合国首次颁发该奖项。
2007年,中国审计署顺利当选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2008年7月,刘家义代表中国审计署履职。“2008年,我们的队伍要开到联合国去审计。临行前,我给他们送了一面国旗,给他们的临时党支部送了一面党旗。我对他们说:过去,是人家教我们怎么做;现在,你们要去教人家怎么做才对!”刘家义说,中国审计团队把“绩效审计”模式引入联合国,并且推动了预算改革。
当时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的外交部国际司参赞任义生回忆道:“西方国家对中国审计署担任审计委员会委员有两方面顾虑:第一,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为什么突然对联合国审计感起兴趣;第二,新中国审计的历史源于1983年,在技术上能实现和国际做法一致吗?‘绩效审计’概念成功推进到联合国,其实是很有难度的,要向联合国秘书处、行政和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来解释。我们作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要在联合国大会上说服其他成员国来接受,也花了很大的力气。”
但中国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很快就在联合国发挥了威力。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和巡逻工具,飞机租用的费用一直较高。中国审计团队对租用飞机的绩效进行审计后,建议削减了16架飞机,每年可节约1亿美元。“联合国高层,特别是航空部门的主管,感到十分震惊。后来,航空部门的主管被迫辞职。”刘家义说。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在非常寒冷的地区,年复一年地采购制冷空调,造成浪费。联合国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各个成员国的会费,是全世界纳税人的钱。在全球经济紧缩的情况下,会员国也希望把钱用到实处,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最终,“绩效审计”模式在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从此定下了这个规矩。
中国审计团队在联合国啃下的另一个“硬骨头”是预算改革。审计署境外审计司张龙回忆说,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预算制度不够科学,不够细化。他们发现一个例子,某一个维和特派团,人员空缺率非常高,但人员经费仍是按照90%至95%来申请,这就存在预算高估的问题。“预算对联合国机构来说是他们的资源,我们要动他们的预算,就好像碰到了他们的命根子,特别难。”张龙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