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与巴西扛起“反监听”大旗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文史哲 刘彤 杨江玲 发自法兰克福、巴西利亚
“卑劣的人立即滚出德国!”10月25日,柏林的美国驻德国大使馆门前的一块抗议标语牌上这样写着。这一天,情绪激动的抗议人群来到这里,高呼“可耻”、“恶心”等口号,以表达对美国监听总理默克尔手机的愤怒。
就在被美国全球通缉的斯诺登在俄罗斯找到暂时的栖身之所后,“监听门”的猛料又惹出新一轮波澜。反应最强烈的,除了位于欧洲的德国,还有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据巴西环球电视台报道,数以百万计巴西人的电子邮件和电话记录遭窃取,其中包括总统罗塞夫和她身边的顾问。
作为美国监听事件反应最强烈的两个国家,德国和巴西联手向联合国大会提交反窃听决议草案,共同扛起了反窃听大旗。
寻求“受害者”们一起合作
“这是所能想像的最严重的侮辱!”当默克尔早在2002年就已被列入美国国安局的监听名单,并且直到奥巴马2013年6月访德前的几个星期,默克尔仍在这份监听名单上的消息曝光后,一家德国媒体在其头条新闻中写道。
这个消息在德国国内引发了无比的愤怒,一些德国人于25日来到美国驻柏林大使馆前表示抗议。“连总理的电话都窃听,普通人的电话更没有安全感!”一名参与示威的德国妇女说。
越来越多的德国政界人士要求暂停欧美自贸谈判,巴伐利亚州经济部长艾格纳表示,德国应该暂停与美国的谈判,直至监控丑闻得到澄清。德国联邦议会欧盟议会小组成员舍费尔称,暂停同美国的自由贸易谈判将是显示欧盟自主的一个明确表态。不仅如此,要求给予斯诺登避难权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在刚刚落幕不久的欧盟秋季峰会中,默克尔表示,德法是美国在欧盟最紧密的盟友,美国必须停止对德国和法国的间谍行动,德法将寻求与美国就情报部门合作达成“相互理解”。而德国总统高克则呼吁,希望美国总统奥巴马“清楚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恢复已失去的信任”。
虽然德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与美国签订“互不监听协议”,但似乎仅仅依靠这份协议并不能完全放心。寻求国际上的“受害者”们一起进行合作,或许是德国希望打的一张保险牌。对于合作对象,德国首选了巴西。
巴西再次举起左派反美大旗
据媒体报道,巴西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拉美实施监控的最大目标。自今年7月初,巴西环球电视台就对美国系统、全面监控巴西展开了连续报道。尽管这些揭露还没有获得证实,但其来源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它们是来自对侨居于里约热内卢的英国《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的专访。首篇报道说,巴西是拉美受美国监控程度最高的国家,过去10年对巴西公民实施了大规模的间谍活动。
不过此时巴西的反应还只是惊讶与不解,因为当时巴西人仍然相信,美国的做法是针对恐怖主义。到9月份,当《环球》电视台再次爆料称,美国国安局同时还监控了罗塞夫总统及其顾问的所有通讯,包括电子邮件和电话内容,巴西的反应明显地出现升级。肆无忌惮地监控一个国家的元首,已经使事件的性质发生改变,巴西认为出于一个国家的尊严,美国的正式道歉是必须的。
但此时,巴西仍然不希望影响到两国的关系,直到报道揭露国营的巴西石油公司受到监控,以及盟友加拿大窃听巴西矿产和能源部通讯时,巴西最终明白了美国的真实意图,并且震怒了。罗塞夫总统在其推特上说,美国的监控远远超出传统的情报搜集,而是具有“战略与经济”企图。
巴西外交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巴西对监听事件的反应有一个认识与升级的过程,由最初的惊讶、不解,到随后的不满、气愤,直至最后的震怒与谴责。这个过程也是被美国霸权态度所逼,让政府再次举起左派反美大旗。
众多受害国家加入联大决议讨论
10月24日,愤怒的巴西派外交官与同样愤怒的德国的外交官在纽约会晤,讨论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添加互联网隐私权的内容,并希望年内联合国安理会人权委员会可以对这项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这项《公约》规定,“任何人的隐私、家人、家庭或通信都不应受到专断或非法的干涉,荣誉和名誉也不应受到非法攻击”。该公约1976年起生效,当时互联网尚未兴起。此项决议若获得通过,将是结束美国安全部门间谍行为的第一个国际性措施。
11月1日,德国和巴西公开了两国联手提交联合国大会的反窃听决议草案内容。草案将要求保障各国公民在数字时代里享有国际法所保障的隐私权。决议案呼吁世界各国终结过度的电子监控,并强调非法采集个人信息“构成高度侵犯行为”。
这份草案并未点名批评任何国家,但促请联大193个成员国公开表明对“任何监控通讯行为”所可能造成的人权侵害表达“深切关注”。这些监控行为包括“以治外法权侦察通讯,其截取行为,以及对个人信息的搜集,尤其是大规模的信息侦察、截取与搜集”。
该决议草案由德国和巴西提出,法国和墨西哥也加入讨论,其他参加磋商的国家还有阿根廷、奥地利、玻利维亚、古巴、厄瓜多尔、圭亚那、匈牙利、印度、印尼、列支敦士登、挪威、巴拉圭、南非、瑞典、瑞士、乌拉圭以及委内瑞拉。
据了解,一些欧洲与拉丁美洲国家也正在起草同类决议案。报道说,专责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事务的联大第三委员会将讨论此草案,预计将在本月内提交联大表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