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同志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近又明确指出,青海是中华水塔,西藏是世界屋脊,如果把青海、西藏污染了,多搞几百亿的生产总值又有什么意义呢?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这些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中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治青理政的方向。
青海在生态上具有全局性战略地位,三江源被列为首个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投资75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历经8年全面收官,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加快推进。目前,我们正着力抓好启动三江源二期工程、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优化藏区地勘项目布局、加快节能减排、治理西宁大气污染、实施农牧区清洁工程、开展生态保护执法检查等措施,全面推动青海生态建设迈上新阶段。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必然趋势,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原则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我们已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决心把保护好三江源作为对国家和民族、对子孙后代承担的历史责任,处理好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者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把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成青海最大的优势、财富和品牌,不断提高绿色指数,努力探索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四、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夯实长治久安的根基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他强调,要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青海多民族聚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的47%,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省的97%,且处于反分裂斗争一线地区。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化平安建设,始终是青海一切工作的基础,是青海工作的大局。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有效举措,着力解决影响民族地区稳定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作出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战略部署,确立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两步走”目标,通过严格依法治理、深化思想引导、夯实基层基础、化解矛盾纠纷、抓好宗教工作、创新社会管理、贯彻民族政策、保障改善民生、加快统筹发展、提升干部素质10大举措,凝聚起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正能量。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我们深切感到,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能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是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我们要深刻认识现阶段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力争在社会环境比较和谐的条件下,实现青海特别是藏区持续稳定。要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用小财政托起大民生,不断把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向藏区和少小民族地区倾斜,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在多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以加强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了21条具体措施,在转变作风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中央作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后,青海省委高度重视,从一开始,就坚持严字当头,发挥“一把手”关键作用,着力在吃透中央精神、把握正确方向上下功夫,着力在体现地方特色、增强活动实效上下功夫,确保不走过场。通过认真学习理论、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严肃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正在开展的“回头看”和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使作风建设有了很大提升,有力带动了党建各项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规律与特点的认识,以新的伟大工程保障新的伟大事业顺利推进。
当前,我们正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开展舆论引导特别是加强网上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遵循“好干部”五条标准,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五湖四海各民族干部团结共事,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战斗力;不以青海条件艰苦而放松对干部的管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建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决心大力弘扬“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甘于吃苦奉献,勇于开拓创新,打造精神高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永远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作者: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