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确看待“中国员工最不敬业”说(2)

【案例】正确看待“中国员工最不敬业”说(2)

专家看法:“勤劳辛苦”不等于“敬业”

中日等亚洲员工工作勤劳、辛苦,这是有目共睹的,为何却成了最不敬业的国家之一呢?“调查结果比较真实地表达了中国就业者的心态”,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魏淑娟认为,敬业不等于辛苦,这是两个概念,敬业即尊敬职业,“(如果)把工作当作饭碗,就很难敬业”。

魏淑娟认为,只有对职业的喜爱、选择和践行三个环节相一致,才能达到敬业的状态。她举例说,中国的中产阶级虽然生活富足,但择业往往只看收入,缺乏对工作本身的认可和归属感,而中美地区人民收入未必高,但其职业取向和个人兴趣联系紧密,酬劳与能力相一致,容易对职业满意,不会得“红眼病”。

南京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方长春也认为,该调查结果“非常有可能”。他表示,亚洲国家和地区普遍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巨大,个人自主择业余地较小,因此职业认同度低,个人投入工作的程度也就不高。尤其在中国,就业压力很大。

怎样解读“中国员工最不敬业”?

这注定是项引发轰动和争议的调查,因为它出自几乎是民意调查代名词的盖洛普,触动的是自认吃苦耐劳国人的神经。何况不怎么显眼的巴拿马、哥斯达黎加,以及在世人眼里会享受的美国居然位列全球最敬业三强,国人不禁要问:这盖洛普也太不靠谱了吧?盖洛普虽号称最权威的民意调查机构,但其调查也并不总是靠谱是有很多先例可循的,它年初的一项同样涉及中国的调查就让国人掩嘴偷笑。调查称,与过去相比,中国最底层民众在吃住方面显然比过去有所提升,但富人却比过去更买不起房。盖洛普分析,这个问题反映了中国大城市这些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中国大城市这些年来房价上涨过快”的结论毋庸置疑,但盖洛普对中国富人的定义却存在问题,且不说多大多豪华的房子富人买不起,单就它将占中国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群归为富人,其门槛也太低。按照盖洛普的定义,中国“富人”人数接近三亿,月收入一两万的人,在中国大概算是“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了。这样的人如果居住在大城市,那确实是很难买房的。对此,很多“被富人”的人显然不同意。

“富人比过去更买不起房”遭诟病,是因为该调查仅选取“约4000名15岁以上中国人的电话和面对面访问”,对于拥有13亿多人的中国来说,样本量并不足够大,而且显然没有考虑到转型期中国城乡、地区、行业、职业等巨大差别。虽然报道没有披露“中国员工最不敬业”的样本人群是如何选取的,但基于盖洛普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够专业的“前科”,难保其没有犯同样的错。

不过,盖洛普“中国员工最不敬业”的结论与国人形成巨大反差,也与如何理解“敬业”有关。盖洛普眼中的“敬业”是喜爱、认同、有尊严和成就感,这和吃苦耐劳是两码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常被认为是勤勉的日本人和韩国人,敬业率也分别只有7%和11%,而以严谨乃至刻板著称的德国人在调查中,居然输给了美国人。而据专家分析,国人择业往往只看收入,缺乏对工作本身的认可和归属感,而中美地区人民收入未必高,但其职业取向和个人兴趣联系紧密,酬劳与能力相一致,容易对职业满意,不会得“红眼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员工最不敬业”的结论也不算离谱。

据说,影响员工敬业度的三大因素是薪酬、价值观和职业发展机会,因此要让中国员工从“最不敬业”变得比较敬业甚至最敬业,还得让收入分配更加公正,不能差距过大更不能“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单位和企业文化要获得员工认同并让年轻人有拓展空间。而在制度保障和文化建设之外,每个人还应三省吾身:我今天敬业了吗?我今天的工作是否问心无愧?我是否拖了单位乃至中国员工敬业的“后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