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基层“墩苗”历练机遇

把握好基层“墩苗”历练机遇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这既对新形势下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出新要求,也为广大年轻干部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指明新方向。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实践路径和制度建设,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年轻化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这既对新形势下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出新要求,也为广大年轻干部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指明新方向。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实践路径和制度建设,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年轻化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当前基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年轻干部自身发展和培养选拔工作面临一些困境,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困境及原因解析 

剖析当前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面临的困境,既有培养及选拔制度不完善的掣肘,也有社会合力未竟的困扰,还有年轻干部综合素质欠缺的影响。

从认识层面来看,加快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尚未形成共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选拔使用年轻干部问题上一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思想障碍,影响着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有的认为年轻干部资历浅、阅历少,贡献比老同志少,今后的路还很长,提拔的机会还很多,应优先考虑年龄大的、资历深的同志;有的担心提拔年轻干部会带来整个干部队伍的不稳定,特别是担心挫伤一批资历深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优秀的年轻干部被拒之门外,得不到及时提拔重用;有的用“完人”的标准来衡量年轻干部,看缺点多看优点少,看问题多看成绩少,看现象多看本质少,看眼前多,看潜力少,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放手,错过了最佳使用期。

从制度层面来看,年轻干部培养管理机制仍不完善。尽管各地在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到目前为止,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缺乏长远的、具体的操作规范。一是规划机制不健全。对年轻干部成长规律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研究,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目标缺少刚性,做到哪里算哪里;或者只有中长期目标,没有近期目标或年度目标。二是责任机制不健全。对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在任期内发现、培养、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缺乏明确的考核要求,使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缺乏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没有形成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一把手负主要责任的责任机制。三是培养选拔整体链条不完善。年轻干部的培养管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是培养、选拔、考核、监督、奖惩等多个环节的有机链接,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备用不结合、重提拔轻监管、跟踪培养不连续等问题。四是破格提拔制度不规范。破格提拔,既包括破除资格限制的破格提拔,还包括破除台阶要求的越级提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破格提拔、越级提拔等方面的规定不健全、标准不统一。

从社会层面来看,共同推进的合力尚未形成。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既是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也需要多方关注合力推进。但目前这一合力推进机制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公众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或持质疑态度,对一些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动辄质疑其后的背景、关系、后门,不能以理性和积极的态度参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或存在双重标准,对己有利则支持否则就无原则地反对。其二是媒体的舆论监督时有过界,对年轻干部选拔尤其是破格选拔工作常以聚焦、深度挖掘等方式进行过度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的常态化质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既不利于有序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从年轻干部自身层面来看,部分年轻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年轻干部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有的属于“三门干部”,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不敢负责、不会负责,领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年轻干部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的锻炼,存在“官本位”思想,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精神,缺乏艰苦奋斗和实干意识,在职务调整交流上攀比心理强,功利思想重,心浮气躁,不考虑个人经历和能力,不愿长期在条件艰苦地区和基层工作,轻率的向组织提要求,讲条件。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