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教育实践、消除“四风”顽疾,当真整改是关键。目前,教育实践活动在各地进展顺利,各地也都已相继进入了问题整改阶段。“真抓实干、力求实效”几乎成了各地整改问题的主旋律。然而,起步容易,行路艰难。恰恰是因为“四风”问题由来已久,有的甚至已经久积成癌、难以治疗,所以整改问题注定会是一场耗时费力的持久战,我们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事实上,好作风靠改进,更靠维护。作风改进固然耗时费力,但作风维护更要讲究久久为功,绝非“抓一时”就能“保一世”。这就需要干部能够持之以恒地推进问题整改,努力做到常常自省、经常“健身”,把坏习惯的改进与好作风的维护当做一种自觉的习惯和追求。“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说,通过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就成了决定活动开展能否顺利、作风水平能否长期维系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证。
然而,建章立制不等于“拼接总结”,也不等于“入册上墙”。有的地方态度不端、消极应付,只是简单地把活动总结进行剪切拼接,甚至不经过有效的“发酵升华”,就着急交差应付,以至于生硬的制度条文反倒变成了阻碍活动的“劣质枷锁”,规则不给力,遵守规则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有的则把规则制度“入册上墙”、束之高阁,使之沦为装饰用的“刻板画”,只用来看,却不用来指导实践,以至于干部行动上的“缺陷”被“金光闪闪”的“箴言书册”映衬得更加短小、更加拙劣。
所以,建章立制要力避形式主义。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当真反思。既要将问题查摆阶段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出来、记录在册,又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真正形成来源于实践、升华于内心,可以有效指导实践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比照规矩、当真整改。既要严格按照形成的规章制度认真整改问题、扎实开展活动,做到勤加练习、多多实践,又要根据整改的实际进展情况,对规章制度进行适度修改和完善,确保规章制度在动态发展的实际检验中日臻完善,最终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维持好的作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