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不断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核心提示: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要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

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要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

毛泽东同志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指出:“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这说明,一个干部无论握有多大的权力,都不是个人的私产,而是接受人民委托使用的“公器”。党的干部只有代表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愿望,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为党长期执政打牢群众基础。权力属于人民,接受人民监督自然天经地义。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认为自己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是组织上经过层层考核,优中选优提拔上来的,不用监督也能经受住种种考验。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际上却是非常错误的。现实中的人都是有欲望和缺陷的,手握大权而又不受监督和制约,就会使某些人的欲望恶性膨胀,使道德的力量在各种诱惑面前变得苍白。陈毅元帅就曾经针对人性的弱点坦言:“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但是,想到“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他时刻自警自砺,所以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住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洁品格。生活中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领导干部只有改变过于相信自己的偏执心理,增强主动地、自觉地接受监督的意识,对来自各方面的监督都热情欢迎,真诚接受,才能防微杜渐,善始善终。

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也是群众的“主心骨”。普通党员和群众也应牢固树立“严是爱,宽是害”“监督是真正的爱护”的观念,努力消除各种妨碍监督的思想顾虑。一旦发现干部有不健康的苗头,就及时提醒、帮助、批评,防止他们由小错铸成大错,最后跌入不可救药的泥潭,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人民自身利益的维护,更是对干部本人的真正爱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陆续制定出台了各种措施,鼓励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进行举报,并对举报人作出了具体的奖励办法,对那些打击报复者,则坚决惩处,决不姑息。广大群众都充分发动起来了,人人是监督的岗哨,处处有警觉的眼睛,干部接受监督自觉自愿,形成习惯,那么,就一定能有力地防止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并帮助一批接一批的优秀干部健康成长起来。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