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层对中国未来走向的宣言(2)

最高层对中国未来走向的宣言(2)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覆盖了改革的所有宏观领域。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不可能一一分析。但决定的核心是明确的,即市场进、政府管,提高公产品和公服务的质量。一份指向性的全面改革路线图已经摆在桌面。高层一诺相许,人民众望所归。

文件的主心骨,是市场的“进”和政府的“管”

本次会议的决定,从题目到行文,证实了其纲领性。文件的主心骨,是市场的“进”和政府的“管”。人们想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经常会使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这河,说到底就是市场经济这条大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面对市场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在市场的河边走;1992年,中国经济正式“下水”;又过了二十一年,政府以权威语言公示了市场“决定性”的定位。

但会议决定也很明确地表明,对市场决定性的确认,并不意味着政府的抽身而退。完善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是一枚货币的两面。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应该说,这一命题既不新,也不局限于中国。从历史的纵向比较到跨国跨区域的横向比较,学者们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博弈,给出了各种分析。以英国为代表的第一批工业化国家,作为先行者往往可以采用政府放手、市场主导的“渐行主义”路线。而落后型国家,因追赶的必要,需国家扶持甚至主导工业化进程,即所谓“发展主义”。十九世纪末的普鲁士和明治维新的日本,是发展主义成功的典型案例 。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府和市场到底形成了什么关系?政府面对市场经济既是裁判,又是选手;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是服务生,又是老板。角色不仅多样,而且互相冲突。公权力界限的模糊和政府定位的纠结,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愈发盘根错节,造成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内部利益冲突、矛盾激化。系统内耗越来越大。

正因如此,会议决定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短语前面,加上了“加强顶层设计”这个概念。说直白一点,就是政府要更好地“管”。为什么?水深了,探索航道就不能只靠摸着石头过河了,而要靠更科学的导航设备——法规、法制和完善科学的决策体系,来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平稳前行。换句话说,“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政府角色的再定义,在政治学领域属于结构性改革。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挑战极大、阻力极大的一项工程。政府要管什么?决定提及的管理范围,涵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国防到教育、从金融到社保。但归根结底,是政府需要确保市场发展以“效率”、“公平”和“可持续”为前提。说到底,市场这条河可以载起,也可以倾覆社会发展;河面既可以顺水推舟、也可以造就风暴。要想让社会发展这艘大船全天候航行,还需要政府做船长。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