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考验在执行
三中全会决定里包含的很多具体举措,都成为了公众关注焦点。其中有两个举措尤为引人瞩目,其一是中央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一举措的目的,显然是对“下一步”这样一个公众关注的话题,做一个权威性的保证。相信对决定提及的各个方面的改革,该小组将以高层牵头、专家参与、部门间协商分工的方式展开论证和推广。人们有理由期待,这个小组,将成为改革具体政策的信息源。
另一个政策性措施,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这个部门将担当怎样的职能?具体信息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新的核心部门,体现了最高层对于“国家安全”的再定义。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延伸,国内社会矛盾的演化,以及周边环境的变革,使得“安全”的复杂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外国防、对内治安的简单二分法。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将取代以往“个案式”、“临时性”的安全维护方式。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大都具有突发、不可测的性质,但国家的反应必须制度化、可测化。该委员会将以国家安全为红线,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明确化、分工制度化、反应系统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覆盖了改革的所有宏观领域。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不可能一一分析。但决定的核心是明确的,即市场进、政府管,提高公产品和公服务的质量。一份指向性的全面改革路线图已经摆在桌面。高层一诺相许,人民众望所归。
再好的创意、再合理的战略,最终的难点都落在“执行”二字上。现代通讯技术的革命,并没有完全撼动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执政者的思维模式。新方案上路后,如何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如何防止地方行政单位或被断腕的产业对最高层指示的选择性接收?对中央政府勇气和智慧的考验,还在后面。
(作者为美国丹佛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