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柳斌杰谈人大制度和文化体制改革(6)

全国人大常委柳斌杰谈人大制度和文化体制改革(6)

核心提示:我们以前也讲了,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既要讲党性,也要讲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说,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最高的党性也是来自人民性。

谈新闻监督 中央政策没有变化

人物周刊:今天研讨会谈到“陈永洲事件”,你怎么看?

柳斌杰:陈永洲事件,作为他本人,如果是见利忘义收了钱,发布不实信息,他罪有应得,司法机关会公正地处理。但是对记者队伍实行的新闻监督,进行打击报复,这个我是一贯地反对的。我明确地讲过多次,记者的监督权要保护,记者采访行政公务人员不得拒绝。公民个人有权拒绝,公职的人员不得拒绝,应当主动把新闻事件说清楚。

人物周刊:比较理想化,记者都感觉采访官员尤其困难。

柳斌杰:大多数能做到,必须这样。一般不允许利用行政权力、动用司法机关干扰记者的公务行为,所谓公务行为就是受新闻单位指派的采访任务。当然抱着个人目的去搞什么名堂,不在此列。社会公众要求媒体监督,这是社会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最有效的一种监督手段。很多公务人员、官员,不怕上级怕媒体,就说明了它的监督作用。

官员怎么对待记者、对待媒体?我们的官员缺了这一课。官员要过这一关,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主动地接受媒体监督、沟通交流。现在有些官员想把媒体管死,不让报道,实际上已经过时了,做不到的。你不报,老百姓的手机早上网了,对不对?你不说,只能给谣言留下更大的空间。公开、透明,这些问题解决了,社会舆论生态环境就会好一点,不会搞得记者战战兢兢的,官员也诚惶诚恐的,大家都高度紧张,那个不必要。如果长期那样,这个社会也不正常。

另一方面,记者的职业操守也要严格训练。选择了记者行业,就选择了社会的良心,你就要有为人民群众仗义执言的职业精神,要敢担当。你必须知道媒体是一个人民性、公开性的,一切行为都是处在公开监督之下,所以你更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实事求是。“新闻”只要虚假了,你的一切动机、一切努力都站不住脚。

人物周刊:现在很多人相信,媒体的经营压力等各种情况会导致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失范,很多人就觉得陈永洲这个事情肯定就是出于经营方面的考虑。

柳斌杰:陈永洲如果是见利忘义,收钱发布不实信息,那么他的问题就不属于经营方面的问题。报纸经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迎合读者的口味,低俗化,来争取发行量、点击率和广告。现在报社政策有不妥的地方,往往把拉广告的任务弄到记者头上,这是不应该的。

严格来讲,我们改革里面有一条,经营和宣传业务两分开,两套体系来运行。新闻宣传的这一部分,要提供保障,不是说用它发家致富,起码叫它衣食无忧,要保障记者、编辑安心地做新闻、做评论、做消息。经营这一部分,要依托市场、依托资源、依托品牌,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记者、编辑这部分绝对不允许参与经营,不能把记者工作跟经营挂上钩。这在西方也是这样做的。我们为什么要整顿记者站?记者站就出了这个问题,记者站往往是跟经营挂钩的,一年要完成多少广告任务,现在是坚决禁止这样做。

人物周刊:刚才提到舆论监督,媒体业内感觉这几年舆论监督的力度弱了、政策变了。

柳斌杰:这种感觉与当前的舆论状况有关。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基本上是放大了负面信息,对舆论监督造成的影响比较大。从党和政府来说,这方面还没有找到妥善的应对和管理办法,去改变这种舆论生态,这种情况下就会经常强调互联网管理和负面信息的问题。我估计对主流媒体、传统媒体产生了一个误导,以为政策变了。其实不是,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媒体监督问题,这个政策没有变过,我们的主流媒体更要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舆论监督。有一些媒体做得很好,有一些有点变化,一些监督节目好像也变味了。这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一个误解。

人物周刊:是,曾经最有力的《焦点访谈》变化很明显。

柳斌杰:都变成正面宣传了,这是不对的。我们一直是正面引导为主,加强舆论监督,两个方面都有。媒体如果不履行监督责任,它的影响力、公信力就大大减弱。一些主流媒体选择性失真,全部选莺歌燕舞的那一面,好像社会没有矛盾、没有问题,这个其实也是不真实的现象。

人物周刊:为什么会这样?是主流媒体的报道习惯,还是跟正能量、主旋律的要求有关系?

柳斌杰:传播正能量、突出主旋律,这是我们宣传发展的要求,但并不排斥监督,不能从这一边走到那一边去。这是没有正确地、全面地理解中央的宣传方针和媒体管理政策。有一段时间好像有点忽左忽右的感觉,这是媒体执行上的问题,中央的政策没有什么变化。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