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合理
此前不久,环保部公布了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第三季度70个城市出现污染天气,十大污染最重城市河北占7个,而其中就包括保定。
那么征收空气污染费是否为了保护当地环境?又能否起到相关的保护作用?
一位环保学者对此表示怀疑,因为造成河北地区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以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
“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问题。要保护当地环境,就必须想办法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而不是对居民征收所谓的空气管理费。”该学者指出。
侯宇轩则认为,虽然收取空气污染费可以被理解为环境税的一种,但是如何收取、收取多少仍要经过精心设计后才能实施。“中国征收环境税的讨论早已热议,但是迟迟没有落实,说明环境税的征收并不简单。大气流动性强,难以有明显的界限划分,收取空气污染费无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而行业排放标准对减排的约束力度更大,所以收取空气污染费可行性并不高。”
在侯宇轩看来,尽管解决空气污染人人有责,但政府应分清楚污染重要源头来自工业,因此空气污染治理的落脚点也应是工业。一方面政府加大监管,督促企业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收紧行业排放标准,提高行业门槛,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继续生存就要注重环保。
“不能把环境保护的责任完全强加在群众头上,中央完全可以抽调税费进行环境治理,何必去征收什么环境保护费、空气污染费?”一位律师表示,中央今年已经拨出巨款去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记者了解到,10月份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京津冀蒙晋鲁六个省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
“空气污染费”传闻背后的治理命题
安国当局的行动不可谓不迅速,但是“辟谣”之后却值得我们深思。经历过云南抚仙湖和滇池先后向游客收取“生态保护费”,以及官员发表“市民烹饪对PM2.5贡献不小”言论之后,公众难免对各类莫名其妙的收费项目保持高度的警惕:此次收费是虚惊一场,以后是否会征收?安国不收,其他地方是否会收呢?这些问题,公众希望有个明确的答案。
回过头来说,地方政府部门收费并非想征就征,至少必须要回答好以下两个问题,否则难以服众。
首先,是否具有收费资质。此次网传的“空气污染费”如果是作为供暖费用收取,违反了发改委《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热力企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供热价格,不得擅自提高热价或变相提高热价”的规定;若是作为地方政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县级单位的安国市政府无权设定此类收费权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