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摘编)(6)

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摘编)(6)

“四维并进”创新教学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

几年来我们从学生、教材、教师和合力四个维度,深入研究、强力推进,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规律把握与教学改革相统一、教材指导与学生接受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互动相统一、教学即时性与教育日常化相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从四个方面做简要介绍。

第一,研究学生,把握规律,使教学方法的改革一切为了学生。

为研究了解学生成长的困惑和需要,准确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构建模型开展专项调研。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借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创立了研究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的“雷达图模型”。在此基础上,连续5年对全校5万人次学生进行6个阶段8个方面的滚动调研,对全国50所高校共1万人进行调研。建立了学生思想成长典型问题案例库。面向全国22个省市90余所高校征集典型案例3000余个,涵盖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常见热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辅导员工作案例研究的方法与实证》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些规律的分析研究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

第二,研究教材,锁定专题,确保教学内容规范性和针对性。

我们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集中攻关,对每本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庖丁解牛”式的深度剖析,对其中的关键点和疑难点逐一排查。由此,4门课程共形成了45个相对稳定的教学专题。

 第三,激励教师,提升技能,确保教学方式科学有效。

我们紧扣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环节,确立了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四项制度。在课前环节,实行“集体备课制”和“师生辩课制”。“集体备课制”有利于全体教师献计献策,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师生辩课制”是指在教师正式走上讲堂前,选取学生代表与授课教师就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展开辩论,准确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和困惑点。在授课环节,实行新老教师“编组听课制”。返聘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为每名新教师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确保新教师授课质量。在课后环节,实行“案例评课制”。学部通过“周讨论、月交流”的方式,实行案例研讨和交流。

第四,形成合力,协同联动,注重在巩固教学实效性上下功夫。

在课上课下一体化方面,我们积极推行“双导师”制,使专业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实现充分互动。在课内课外相衔接方面,我们通过在课堂内组建马列学习小组带动全班开展讨论学习;通过在课外加强马列协会等理论社团的建设,凝聚骨干精英扎实做好课外自学。

“四维并进、集成创新”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离不开学校的高度重视。一是整合学科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的力量。教授数由原来的16人增加到29人,博士生导师数增加了10人。二是持续的经费支持。每年投入20万元作为思政课改革专项经费,投入40万元作为思政课教师专项补助。学科整合半年多来,又一次性投入250万元作为办学条件改善和学科建设应急资金。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