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基本结构中,无论是老人农业,还是中农种田,都是精耕细作,粮食亩产一定是高于规模农业的,这也是今年中国粮食“十连增”的基础。对农村缺少进城务工机会的中老年农民来说,从事农业生产不仅是获取农业收入的需要,而且是就业,是劳动创造尊严的需要。他们的人生不能只在麻将桌上度过。没有劳动,人生就很空虚生命就没有意义。农村中总有一些年轻人因为父母太老或子女太小而无法进城务工经商,他们通过流入土地而有适度经营规模,从而获得在农村体面生活的经济收入,这些人因此成为农村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乡村治理积极分子、骨干力量。进城失败的农民,包括因为经济和金融危机而失去就业机会的农民,他们随时可以返回村庄要回承包地,自己种地以度时艰。
总之,当前以农民自发流转土地所形成的农业经营格局,不说完美无缺,却大体是不错的,不仅保持了农民家庭的收入,给了农村中老年人就业机会,让不能离开村庄的中青年人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机会,让进城失败农民顺利返乡,提供了粮食“十连增”,而且真正让农村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
现在好了,政府要花钱来推动土地正规地向规模经营流转,因为“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土地租金大幅度提高,因为“规模经营”,农业风险大幅度提高,因为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之前可以容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耕地就不再能容纳之前的老人农业和中农,这样一来,在农村中将出现以下格局:
在城市无就业优势的中老年农民将也不再有农业就业机会。一旦离开了农业,这些中老年农民就成为吃进城务工经商子女白食的消费者。他们就不再有可以通过自己劳动来获得尊严的机会,他们人生意义因此丧失。
中农将因为土地高租金而不再可能低价租入土地,他们因此无法再在农村呆下去,而被迫到城市谋取机会。
进城失败农民将不再可以随时返回家乡种田,出现经济金融危机,农村的蓄水池作用也无法发挥。
以高租金租入土地进行农业规模经营的经营者,因为租金高、规模大,而相应地利润薄、风险高,政府为了让规模经营者不破产,就不得不为规模经营者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就要为规模经营提供政策性保险,总之是要在之前的农业财政支出以外再背上沉重财政负担。
因为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入到城市,留守在村、无事可做的农村老弱病残将仍然居住在村庄,他们的土地却在政府支持下流转给规模经营者,这样,在村庄中就形成了庞大的“老弱病残+经营大户”的结构,这个结构与之前“老人农业+中农”的结构完全不同,这种结构是脱节且对立的结构,经营大户赚了钱,农民眼红不满,经营大户是一定希望只要农民的地而不要农民的人的。这样一种冲突的结构将带来巨大治理成本。
更大的问题是,规模经营者很可能亏本,甚至破产。一旦破产,经营大户一走了之,之前按年支付的土地租金无人再付,农民就群体去找支持大户下乡的政府。地方政府之前为了便利大户经营而安排农民进城进镇,使农民不再能回到过去“老人农业+中农”的结构中去,政府就将面对极为棘手的局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