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央农业政策中有几个重要的前提性预设,择要有:小农经济无效率,老人农业养不活中国,谁来种田是问题,现代农业是方向,要素投入是关键。总之是要实现以规模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
但是,以上预设可能是有问题的。以下择要作政策辨析:
1、农业问题还是农民问题。
当前中国仍然有接近7亿农村人口,其中劳动力人口有近3亿人,此外,还有2亿多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工的大多数都未能在城市安居,他们的父母、子女都留守农村,自己年轻时进城,运气好,他们获得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与收入条件,他们就全家进城了。大多数进城农民显然难以获得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与收入,他们进城失败还要返回农村。因此,除去可以在城市体面安居的进城农民,仍然留守农村的农民及需要依托农村、可能返回农村的进城农民工之和应在9亿,这9亿农民是我们应当关心的首要问题。
虽然现在农民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越来越大,但至今农民收入中仍有大约50%来自农业。不足10%的农业GDP由9亿农民来分享,人均不多,但对农民极其重要。在可见的将来,9亿农民中的绝大多数仍然要依托农村,依靠农业收入,因为9亿农民进城一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既然如此,如何将农业GDP留给难以体面进城的农民就非常重要。在同等条件下,国家只应支持9亿农民,要尽可能让9亿小农获取份额不大的农业GDP。
那么谁是农民?农民是指在中国发展中最缺少机会缺少能力的大多数人,农民不是指从事农业经营的工商资本,不是专业大户,不是家庭农场主,也不是所谓职业农民,而是“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最普遍的小农+自发土地流转形成的中农,他们是农民中的绝大多数。
现在国家提出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功夫在于减少农民。问题是将大量弱势农民弄到城里去了,他们在城市无法体面安居。留下少数农民作为农场主,在政府扶持下收入倍增,这解决了什么农民问题?将农民弄到城市贫民窟,农民生活更糟糕,这有什么正义性可言?
农民并非从事农业生产者而是在中国现在发展阶段中的大多数人口,他们收入不高,生活艰难。国家必须考虑他们的状况,不给他们这个大多数人以出路,他们就不可能给中国现代化以出路。
如果说只是允许资本下乡,允许规模经营,资本通过有效率地从事农业来分享本来不多的农业GDP还有情可原的话,鼓励和推进资本下乡搞规模经营,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资本去打败小农就实在是没有道理。这种只看到现代农业表象而看不到农民问题是未来30年中国现代化真正瓶颈的认识实在是太糟糕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