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关系倒退可能性不大
赵伯乐(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的困难性。说其复杂,主要因为这些问题的起因并不只是中印两国之间的争执;说其解决困难,主要反映在空间维度上,这一争端涉及的边界线长,领土面积大,双方都对此抱着慎之又慎的态度,退让的余地极其有限。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复杂性和困难性,就应该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既抱有信心,同时又要实事求是,不要幻想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问题,而应该分步骤、妥善地稳步推进,持之以恒地去消除障碍,以达到最终目标。
在处理印巴关系问题上我们应该首先明确表明,对中国来说,中印、中巴关系都是重要的邻国关系,并不包含所谓互相牵制的因素。其次,中国可以在印巴两国共同关注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例如反恐、能源以及扩大地区贸易等方面加强参与,使之成为一种多边合作机制,还可以对巴基斯坦施加一些必要的影响,化解巴印之间的一些矛盾。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头脑,印巴之间的一些问题并不是中国或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介入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我们必须在严谨判断的基础上,对那些不宜介入的问题保持超然态度,避免陷入被动。
缅甸的民主化会对中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导致大倒退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主要基于两点:第一,两国在各个方面的联系和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无论谁执政都不会无视两国间的这种传统合作的互利性,不会仅仅因为政治力量的变化而立刻导致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其次,造成目前两国关系中一些微妙变化的重要原因是美国介入,但是美国不太可能完全主导缅甸的外交走向,况且中美之间也并不是只有对抗的一面。
总结中缅关系发展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互谅互让,互利共赢。随着缅甸的民主化进程加快,其国内各个社会群体、族群的诉求对缅政府决策的影响也会加大,因此中国应该改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在缅甸的经济活动必须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在缅甸投资的中国企业和其他部门要把所有的经济、文化活动与强化“胞波情谊”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中缅合作的基石更加牢固,更具可持续性,也更能抗击各种可能出现的政治风浪。
就当前而言,中国西南方向的外交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与东海、南海矛盾突出、争端加剧的局面相比,我们与西南方向各邻国关系平稳,相互的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新的拓展。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旧的矛盾(如中印边界争端等)尚未最终解决,新的问题(如国际河流的资源分配与管理等)初现端倪,加之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国家和地区多集中在这一方向,且出现与中国分裂主义分子合流的趋势,挑战也随之而来。要稳定西南方向,就应该在继续推进高层互动的同时,提升民间交往的水平;既要扩大经济合作的范围,也应该在安全、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等领域拓展相互交流的空间。同时,也需要对一些具有潜在危机的问题,例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等进行研究,制定对策,做到未雨绸缪,有效防范。
中印之间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郑嘉宾(印度中国研究所副主任)
中国与印度是亚洲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因此,西方世界或是中印以外的其他国家对中国与印度的关系非常感兴趣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印两国在安全利益以及政治体制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我看来,在不久的将来,引起世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将是中印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中印两国的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不过即使问题不能在短期内解决,中印两国也不可能再发生战争。因为发生战争对两国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虽然中印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是仍然有很广阔的合作空间。具体来说,我建议中国和印度可以在绿色能源、科学家与学者的交流与交换等方面进行合作。此外,也可以在阿富汗、缅甸等贫穷动荡国家进行联合安全与经济发展项目。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中印双方都应该学会平等对待与尊重对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