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多草原上的共产党员本色

玛多草原上的共产党员本色

核心提示:黄河源头的玛多草原上,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湖水都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美丽传说;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湖水之间,都留下过党员干部与牧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黄河源头的玛多草原上,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湖水都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美丽传说;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湖水之间,都留下过党员干部与牧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一群党员干部在海拔4200米的冰天雪地里抢救一户牧民落水的牲畜———这是一个特别的故事,所有出场的人都是主角;这是一场特殊的战役,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英雄。

连日来,在玛多采访了一个又一个的党员干部们,哪怕他们身上的一件小事,他们嘴里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都令我们这些外来者的心灵受到触动,甚至震撼。

人口最少、海拔最高、条件最苦,全县764名党员干部长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忘我工作、勇于担当,让“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成为了一种习惯与自觉。

每一次群众遇到雪灾或其他突发灾害的紧要关头,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能挺身而出,出现在灾情最重的地方,齐心协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同样,每一次灾难袭来的紧要关头,牧民群众第一个想到是找党和政府,第一个想到是党员干部。

在这片地广人稀的极地草原上,几乎没有一户牧民不认得县上和乡上的干部,他们能够准确地叫出干部的名字,而干部们对牧民家的情况了如指掌

初冬的玛多草原已是白雪皑皑,气温更是创下历史新低,但对党员干部而言,严寒与积雪丝毫挡不住他们深一窝、浅一窝“下帐”的脚步。

车刚停稳,牧民老远见到乡干部时,从帐房里跑出来非常激动,老朋友般地热情攀谈着。如果说,这是偶然遇到的一家也就罢了,却不曾想,连续走访了十余户,没有一户牧民不认得乡上的干部,他们能够准确地叫出干部的名字,而干部们对牧民家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县城海拔4300米、平均海拔4500米,在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44万人,人口密度为每两平方公里1人,年平均温度零下4摄氏度……长期以来,由于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玛多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必须要深入草原,走进家家户户的帐房里去。因此,“下帐”也就成了玛多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的代名词。

勤于吃苦、敢为人先,群众的需求就是动员令,党员和干部们就是要始终和群众在一起。

“雪很厚,当时我们的车在山顶上打滑,太危险了。” 玛多县文体广电局局长拉毛吉说起几天前“下帐”的惊险一幕,至今心有余悸。

那天,拉毛吉一行7人前往离县城大约200公里的玛查理镇江措村秋季草场给20户牧民群众送蔬菜。翻越了两座山,进入草场后的数十公里便道完全被积雪覆盖,大家只得按照一个大概的方向在积雪中缓慢滑行,行进途中险象环生。

“冬季,牧民家最缺的就是蔬菜,那天我们买了土豆、青菜、葱、蒜等,还给他们送去了收音机,这样他们通过广播可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当最远的牧户公扎看到冰天雪地中前来送菜的人时,既高兴,又简直不敢相信。他连连说:“我知道这条路太难走了,又加上这么大的雪,真不知道给你们说啥好!”

比天地更大的,是人的胸怀。走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11月13日,玛多县“抗灾巡回医疗小分队”深入牧民家里巡诊,得知玛查理镇隆埂村卧病在家的尕日玛,因家庭困难再加上雪大无法出行,没有及时前往医院救治。

第二天一早,县医院院长才旦和骨干医务人员,带着全院职工的6300元捐款和米面油再次赶到隆埂村,对老人的病情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后,确诊为肺结核,才旦打电话通知医院急救车迅速赶往隆埂村,当天中午老人被及时地送到了县医院,病情得到了控制和治疗。

11月23日一早,几位牧民围拢在刚上楼来的县委书记任正德身旁,说着越冬饲草储备的情况。任书记告诉记者,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党员干部的大事!把群众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群众的需求是玛多干部主动“下帐”、经常“下帐”的动力与源泉。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