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才流动是下一步医改起点(3)

医疗人才流动是下一步医改起点(3)

核心提示:中国医改最主要的矛盾是医疗资源的行政垄断和医疗资源社会化之间的冲突。现在的行政垄断通过两个层次实现:政府控制了公立医院,医院又进一步控制着医生、药品、检查等,这样,政府便直接、间接控制了所有的医疗资源。

盘活医疗资源

《瞭望东方周刊》: 你认为下一步医改的重点在哪里?

蔡江南:医疗人才流动是下一个起点。医疗行业核心的竞争资源是医生。公立医院还没有把医疗人才放开,这个资源一旦流动起来,医生的市场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医生的收入补偿到位了的话,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从事医疗健康行业。现在一大部分医疗毕业生中,七个里面只有一个做了医生。因为在现在的情况下,医生的收入和职业发展空间很有限。

我们也看到一些公立医院本身也有动作。比如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已经允许自己的医生去外面做兼职,他们的院长几年前就在思考改革,以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竞争就在医生资源,如果不改革的话,别说医生,院长都有可能被挖走。所以他们允许自己的医生在外兼职,也接受其他医院的医生来这里兼职。

这是促使公立医院人才流动的比较可行的改良型的做法,值得推广。

《瞭望东方周刊》:你曾经参加过2009年新医改方案(草案)的撰写。如果现在还有这个机会参加到这项工作中,你会着重突出哪几条?

蔡江南:那时候我只是从形式上参与了方案的起草工作,但是我的想法一点都没能在里面体现。如果真的能够参加进去,我可能主要强调如何把医疗资源社会化。

中国医改最主要的矛盾是医疗资源的行政垄断和医疗资源社会化之间的冲突。现在的行政垄断通过两个层次实现:政府控制了公立医院,医院又进一步控制着医生、药品、检查等,这样,政府便直接、间接控制了所有的医疗资源。

而各种配套政策又帮助这种行政垄断得以实现,这些政策包括控制医院的准入以及医院、医生评级、医保资金、科研经费等。

医疗资源社会化的核心就是把医生变成社会人,医生资源活起来,整个医疗资源就都盘活了。

医疗资源盘活进而形成两个橄榄形:一个是医疗保险上,社会性医保占主要比重,政府直接办的医保和商业营利性医保应该是两个小头;另一个是医疗机构,社会的非营利的医疗机构是主体,政府办非营利机构和民营营利医院是两个小头。

医生和医院的关系,应该是合同的关系,实行多点签约。医生是社会资源,医院也是社会资源。好的医院会吸收好的医生,好的医生也希望和好的医院合作,这样大医院的一些昂贵的手术检查设备也能够物尽其用,医院资源也都盘活了。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