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3)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3)

习近平谈“提高领导艺术,创新工作方法”(三)

核心提示:求“四真”、务“四实”我们中国人有个传统,逢年过节都要写春联。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期间,我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讲话中关于坚持求真务实的重要论述,深入思考如何结合浙江实际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情之所至,忽发奇想,写了四副春联,权且作为我的一点学习心得,与同志们共勉互励。

下访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

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工作的重要性,长期坚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把领导下访活动作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和落实先进性教育整改措施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有利契机,努力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方式方法上再完善,工作作风上再转变,切实解决好当前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信访热点、难点问题,使群众带着问题而来,怀着满意而归,真正把服务人民群众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摘自2005年8月15日在德清县下访接待群众结束时的讲话]

领导下访,是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信访工作的一种新探索和新思路,也是从源头做好信访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我提出了三句话的总要求,即:做好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工作,重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贵在健全制度、长期坚持,难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紧密结合浙江实际,继续积极探索,全面推行,不断创新,把认识的升华见诸于具体的行动,把有效的做法总结为成功的经验,把实践的成果确立为规范的制度,一级带着一级抓下去,一年接着一年干下去,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要端正态度。“群众利益无小事,首先讲的是对群众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衡量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看你为人民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题。来访的群众绝大多数是通情达理的。从昨天我接待的情况看,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都涉及切身利益,许多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把领导干部下访,作为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的有力抓手,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认真做好下访工作。

二要广泛宣传。信访问题宜疏不宜堵,宜顺不宜激,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积。领导下访一定要让广大群众知情,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群众从大局高度认识和处理问题。这就要充分发挥我们党善于宣传和组织群众的政治优势,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群众工作,有的放矢地向群众讲清基本道理,以更好地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广泛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有关政策,广泛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党委、政府推进改革与发展和为民办事的具体举措,广泛宣传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搞通了,认识提高了,群众的信访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三要健全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的日常活动安排,统一协调,抓好落实。这次回去后,省委办公厅要会同有关部门,迅速排出近期所有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的具体计划,以省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开展下访,接待群众。各地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这项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省、市、县(市、区)、乡镇要抓紧完善和规范领导下访的工作程序和规定,特别是要把制定完善领导干部下访制度,与规范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信访,带头搞下访,主动开展群众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和问题。

四要注重实效。领导干部下访关键是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果下访一趟,实际问题什么都没解决,只是搞形式,做表面文章,反而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更多的越级上访。衡量下访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去京来省的上访量降下来。对此,一定要上下共同努力,积极疏导,主动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对下访接访的问题要实行包案办理,按照“谁下访,谁接待,谁负责处理”的原则做好工作。领导干部下访群众,各级机关部门要密切协作,主动配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场研究和“会审”,该由哪个部门办的事,那个部门就要迅速办理,不能推诿;对涉及几个部门的问题,下访的领导要有明确的意见和态度,亲自协调和督促,及时处理,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反馈办理结果。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确保信访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五要加强督查。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督促检查制度,主要领导要亲自检查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不认真接待群众,或只接待不解决问题的不良现象,要通报批评,纳入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各地要对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年度考核,纳入到当地信访工作的考核之中。凡领导下访制度坚持不好的,信访工作不能评先进。对只接待不解决问题而导致越级集体上访,造成很坏影响的人和单位,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那些因工作失职,无视群众疾苦,激化矛盾,给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要依照党纪国法认真追究,严肃处理。

[摘自2003年9月19日在浦江县、兰溪市调研时的讲话]

我省自2003年实施领导下访制度以来,各级领导干部纷纷下访接待群众,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全省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信访工作。实践证明,我省开展的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活动是十分有效的,不仅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也引起了兄弟省区市的关注,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其成效尤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源头上减少了信访问题的产生。领导下访中,向来访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帮助群众解惑释疑,减少了因政策不熟悉、不理解而引发信访问题。同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地集中民智,更好地推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从决策上把好了社会矛盾的产生关。

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项制度促使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面对面地开展群众工作,实打实地解决信访问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畅达了干部与群众的交流,使干部增进对群众的感情,也使群众更加信任干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有效地维护了群众利益。领导下访能够及时协调或会同有关方面协商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基层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的情况,从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和督促纠正,以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就更好地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