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增强面对媒体的能力(2)

领导干部要增强面对媒体的能力(2)

核心提示:媒体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然而强调党政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能力,却是在近几年。这与新媒体的兴起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探讨党政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能力,必须放在新媒体时代这一大背景之下,而不能将其简单地与面对新闻媒体和记者的能力相提并论。

面对媒体的能力是面对新环境的执政能力

新媒体对执政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已经使面对媒体的问题成为面对新的执政环境的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能力实质上是面对新环境的执政能力。这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执政观念、执政方式和执政手段。

转变执政理念。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的民主化、社会的透明化、人们信息互动交流的便易性和普遍性,大大增强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政府传统的治理理念,已经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执政要求。政府必须摒弃传统的治理理念,走与公民协商共同管理社会的道路。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授权,这是政府权力的属性;政府的责任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这是政府存在的原因;政府的施政措施必须以民意作为依据;公众是公共权力监督的主体,政府必须接受社会公众的直接监督。因此,政府必须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转变执政方式。第一,改变传统为民众做主的精英式决策方式,通过与公民协商对话共同解决社会管理的问题。目前由“网络风暴”形成社会舆论迫使政府进行决策或改变决策的方式,不是正常的、良性的公民参与决策机制。政府应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公民参与决策机制。这种公民参与决策的机制应包括民意表达机制、意见反馈机制以及民意在决策中生效的机制。第二,政府履职必须变管理为服务。变管理为服务是带有根本性质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属性,如同物业公司管理与服务社区居民职能的属性,应以为民众服务、满足民众需求作为政府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凌驾于民众之上发号施令;政府服务应从民众找政府、围着政府“转”,转变为政府主动“上门”找民众、围着民众“转”。第三,施政措施需以民意为根据。以民意为根据,这就要求政府了解民意,并能站在民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管以民意为根据需要以付出更多的施政成本与效率为代价,但是从长远看、从整体看、从服务型政府的职责看,只有遵从民意,才可以达到施政的本质目的。

转变执政手段。新媒体催生一个与现实社会交相呼应的虚拟社会,由于虚拟社会是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社会空间,政府只有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承担起新媒体时代社会的管理职能。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穿梭”于虚拟会与现实社会之间,新媒体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政府要想不缺位于虚拟社会,必须转变单一的传统执政手段,借助信息化的执政手段,深入到虚拟社会之中,这样才能肩负起新媒体时代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责。事实上,新媒体在对执政能力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提高政府执政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新媒体应成为政府宣政、问政和执政不可或缺的工具。

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能力,是一种应对新环境的执政能力。因此,不应将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能力单纯地放在构建媒体应对机制以及提高媒体应对技巧的方面,而应将其放在转变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这是提高应对媒体能力的关键,否则难以解决面对媒体的根本问题。

(作者单位: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