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涨价:北京市民52.8%反对(2)

地铁涨价:北京市民52.8%反对(2)

75.7%受访者呼吁公开北京地铁建设运营成本等事项

北京地铁价格调整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调查中,获选率最高的是“不能为了涨价而涨价”(64.4%),其次是“推出日票、月票,方便长期乘坐地铁的乘客”(48.2%)。其他还有:区别长短途,增加短途成本,降低长途成本(44.9%);优化公交线路、多配备公共自行车(41.5%);涨价后若没有缓解拥挤应及时调整(39.3%);给困难群体进行补贴(38.0%)等。

曾在多个大型交通项目中担任顾问的交通专家徐康明表示,公共交通定价的原则,是让政府和市民共同承担得起这项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政府财力有限,当公共交通补贴额度过多,其他民生需求就得不到满足。近年来,公共交通的补贴总额增加势头迅猛,并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低票价政策不可持续。“目前北京公共交通补贴采用‘普惠’原则,而更公平合理的方法应该是‘专项’补贴,即向那些对公交票价敏感的人群,如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群、学生人群、残疾人群进行专项补贴。”

“地铁票价改革的意义,在于恢复其客观规律和正常秩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交通所所长段进宇指出,从单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地铁乘客特别多,总是突破地铁的设计通行能力,就是票价低了;如果地铁高峰时通行能力还有剩余,就是票价高了。当高峰期偶尔出现突破通行能力,才说明票价的设置在一个比较合适的区间。应该将地铁价格调整与补助分开,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助。

“现在的地铁调价方式是一种‘头痛医头’的方式,缺少更加系统宏观的视野。”钟君直言,如果只从政府财政负担的角度来看,涨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面临着资源有限性和人口需求无限性之间的刚性矛盾,公共交通改革必须从全面深化公共交通系统入手。公共服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谁受益谁付费。一个人的私家车和几十人的公交车占用同样的道路面积,显然单个坐公交车的人所使用的道路资源更少。如果能提高私人用车成本,补贴公共交通,那么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地铁公交票价也可以只是微涨甚至不涨。

“目前,政府最重要的是应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增加改革透明度,让老百姓把账算清楚,让大家了解财政对地铁补贴了多少、亏损了多少。争取公众的理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非常重要。”钟君说。

调查显示,75.7%的受访者赞同,北京市应公开地铁建设和运营成本、财政补贴额度以及政府负担能力等事项,让公众掌握信息参与决策。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