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长洪:最核心的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2)

裴长洪:最核心的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2)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4年6项任务围绕提质增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因此,我们要转变思路,对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合理预期,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

按照美国商务部的初步数据,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8%,创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但这主要得益于企业重新充实库存和贸易,而消费者和企业开支增长放缓表明经济回升的底蕴依然不足。目前,欧元区经济正经历痛苦且缓慢的复苏以及结构调整,预计2014年也不会有任何惊喜。日本经济2013年企稳回升中暗藏隐患,超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府公共投资和汇率政策,尚未过渡到依靠民间需求拉动。同时,美联储长达5年的货币宽松政策开始退出,世界经济各种不确定性接踵而至。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努力实现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合理增长速度。这种合理增速首先是为了保障就业。当前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仍很突出,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较上年增加28万人。缓解就业压力,需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其次,不带来后遗症的合理增速,还要防范继续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债务风险上升等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此外,保持合理增速也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需要。如果经济增速过高,就可能出现新的结构问题,通货膨胀压力也可能加大;如果经济增速过低,一系列社会问题就会凸显。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最重要的是,保持合理增速是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期转向中高速增长期,对经济增长速度应持平常心态和合理预期。

怎样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主要目标上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14年6项任务是与此紧密相连的。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被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第一项任务,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安全是最大的质量和效益。虽然粮食生产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消耗口粮,人们消耗肉蛋奶所需要的粮食更多,粮食需求增长非常快,而粮食产量再保持连续增长的压力很大,耕地利用粗放、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等问题突出。国家粮食安全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必须警钟长鸣。

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是提质增效的直接途径。这需要解决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一是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通过价格杠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和干部考核制度,为产能扩张和GDP崇拜降温创造制度条件。三是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四是积极推进创新,这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应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市场创新,创造市场需要的新生产能力,大力淘汰无效产能。五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

防控债务风险既是保障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近年来凸显的新问题。这些年,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大规模借债,不断加大投资刺激力度,债务率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也在上升。中央将防控债务风险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非常必要。不仅应尽快摸清各级政府债务规模,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而且应摸清各级政府掌握的资产状况,尽快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