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调解纠纷转向防范风险
以见证术前谈话为突破点,从调解医患纠纷转为防范医疗风险,抓住了目前医患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有助于弥补医疗纠纷处理的机制性缺陷
有关专家认为,在医疗纠纷多发的大环境下,推行“第三方”见证对于医生和患者都是一种约束。由于“第三方”在场,并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确认治疗方案和风险,患者对医疗意外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山东省立医院医务处处长李冠桢坦言,医院目前引进的“第三方”与其他的“第三方”有本质的不同。“无论是以医调委还是以各种协会为主体的‘第三方’,参与医患纠纷管理的模式一般都是在纠纷发生以后,坐等医患双方主动上门进行调解,在赔偿数额上尽量撮合双方达成一致。即使调解成功,患者对医方的怨恨多数很难化解,更别说调解未成功的。”
他认为,以道成公司为主体的“第三方”则是在医患相对和谐的术前直接介入,通过术前见证等方式协助医院降低对患者的侵权损害,提高患者对术后结果的心理接受度,这就抓住了纠纷发生的“牛鼻子”,从根本上防范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购买医疗意外险,转移医疗风险。由于医疗风险客观存在,万一发生了侵权损害,“第三方”还可以引导患方通过医调委调解、诉讼和仲裁等合法途径维权。
山东省立医院见证员李翠明说,由于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很多医生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很少,有的患者甚至见不到主刀大夫的面。推行“第三方”见证后,医患沟通时间明显增加,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李冠桢介绍,除了术前谈话见证,“第三方”工作人员还每日进入医院各科室病房,随时掌控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并及时化解。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第三方”就将服务手册送到患方手中,使患者知道自己就医期间的权利与义务,也知道如何在“第三方”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与医生沟通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而“第三方”也通过各种渠道对医生的态度、诊疗质量等进行监督,同时把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医院管理层,医院据此及时进行修正和整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济南市医调委主任马继任认为,以见证术前谈话为突破点,从调解医患纠纷转为防范医疗风险,抓住了目前医患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有助于弥补医疗纠纷处理的机制性缺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