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没有名分的“第三方”身份
作为民间组织,一不要编制,二不要经费,且能分担政府职责,缓解医患矛盾,政府应鼓励其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探索,用市场手段解决医患纠纷
在观摩术前谈话“第三方”见证时,我们发现了一个细节:“第三方”代表在向患者介绍自己时,只是说自己受医院的委托来见证术前谈话,并未主动亮明自己的公司身份。
道成公司董事长徐志伟对此表示无奈:“患者一旦听说‘第三方’是一家公司,马上就会对其动机产生质疑,这是我们心中的隐痛。不仅患者如此,很多医院也是这样。”
徐志伟认为,“第三方”独立于医、患、保之外,运用医学、法学、保险等手段,对医疗风险实施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补偿。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公司的身份进行认定,给个名分。“‘第三方’能否成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理’公司?企业有自己的服务标准,但这个行业是否该有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徐志伟说。
道成公司从2006年开始在山东试水。当初,他们带着保险公司的医责险和医疗意外险打市场,并代为确定赔付金额和索赔,颇受医院欢迎。但是,单纯的代理保险模式难以为继,公司不得不收缩阵地,集中力量摸索出了当前的医疗风险防范模式。
一位专家指出,作为由民间发起的医患“第三方”管理公司,如何取得社会的认同,如何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是其面对的首要问题。“第三方”管理人员的资质、准入有待规范,其管理及培训也需要加强。但是,作为民间组织,一不要编制,二不要经费,且能分担政府职责,缓解医患矛盾,政府应鼓励其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用市场手段解决医患纠纷。
徐志伟描述了其心中最理想的医患纠纷解决模式:“医方有医疗责任险,患方有医疗意外险,当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医疗伤害或医疗意外,医患双方就如同大街上发生刮碰的两辆车的司机,像等待保险定损人员一样,等待‘第三方’来确定是医疗侵权还是医疗意外,并由相应的医责险或意外险根据伤害程度给予相应的赔偿,使医院、医生、患者三方都从医疗纠纷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