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战争(2)

马背上的战争(2)

核心提示:如果说,马是对人类有最重要影响的一种动物,那么,不仅是因为它为人类的实际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和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马曾是军事斗争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给人类的文明史,打上了深深的马的烙印。

“虏所以轻侮中国者,惟恃弓马之强而已。”与宋朝对抗的辽、西夏、金、元等北方异族军队都以弓马骑射见长,而且往往是“一胡人有两马”,甚至“每正军一名,马三匹”。

王安石曾经多次号召民间养马。但实际上在精耕细作的种植农业模式下,根本不适宜养马。况且中原本来就人多地少,养一匹马的土地可以养活25个人。如果再看《清明上河图》,即使繁华如汴京,商贾如云贵族如雨,但马车和骑马的却比较罕见,最多的是一些种植农业离不开的牛车和骑驴者,或者人力的轿子。

先是马上的金人,接着是马上的蒙古人,没有马的宋朝节节败退,直至最后南宋幼帝在崖山跳海。

蒙古人大大发展了骑兵战争理论,充分发挥马的速度,创造了闪电战和包围战等革命性的进攻战术。依靠装备精良的骑兵武装,蒙古帝国在25年里征服了比罗马帝国400年征战还要广阔的土地。从西伯利亚直达印度,从越南直达匈牙利,从朝鲜半岛直到巴尔干半岛。到成吉思汗死的时候,如果他想骑马从蒙古帝国东端跑到西端,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蒙古帝国重新勾画了世界版图,把原来相互隔绝的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新世界和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的秩序。

因为马的支持,蒙古人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而蒙古在缅甸和越南之所以失败,恰好是因为他们必须下马。在丛林山地面前,他们不仅无法发动大规模的穿插包抄和机动突袭,甚至根本不能骑马作战。

强劲的蒙古骑兵,依仗的是体形低矮、四肢较短的蒙古马种,它们的步幅和速度虽然逊于中亚和西亚的名马,但更为吃苦耐劳。由于元朝建立对全中国的统治,也就使得中国的养马业终于由蒙古马一统天下。以后的明清两朝依然如此。

冷热兵器对决无情绞杀骑兵

网文《马的历史作用》中写道,中国古代史始终是北方征服南方,鲜有南方北伐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方拥有马。

马的介入使游牧民族面对农耕民族具有不可战胜的优越性,因为他们将战争模式与生产模式统一起来,两者之间可以随意切换,“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这形成冷兵器时代的一种典型现象,即落后的游牧民族屡屡战胜先进的农耕民族,野蛮战胜文明。战争因此也几乎成为游牧民族的一项主要活动。

明朝嘉靖以后,马政荒废,主要产马地河套失陷,不得不“开例捐马授职”,即捐马给官府可授予官职,马匹之缺乏可见一斑。万历年间,马匹的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明朝军队车骑营的组建。袁崇焕欲组建关宁铁骑,以骑制骑,却深受无马之苦。没有精锐骑兵,这使得明朝军队面对蒙古女真等马上民族只能采取被动的守势。

明朝重新上演了宋朝的悲剧,又被马上的满清族人征服。

满人入主中原后,为了统治维稳,与蒙元时代一样,对汉人实行严厉的禁马政策,不仅禁止汉人养马,还禁止汉人骑马。同时,为了保持对汉人的骑射优势,不惜迟滞火器的革新。

1860年9月21日,蒙古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率领两万多八旗骑兵,在北京郊外的八里桥对两千多英法联军展开了一场伏击战。这是一场热兵器与冷兵器的对决,手持长矛和弓箭的八旗骑兵遭到了工业时代枪炮的无情绞杀……

最后一支八旗骑兵就这样灭亡了,以马蹄征服中国的历史至此彻底结束,而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也就此骤然淡去。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