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领导干部任用条例:十热点 六不用(5)

解读领导干部任用条例:十热点 六不用(5)

解读

“六不用”体现从严治党

修订后的条例里列举出干部不能被列为考察对象的六种情况,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体现了党要从严治党的态度。随着形势的发展,党不断提高对干部的要求和规定。近年来,一些干部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有的“跑官”,有拉票贿选行为;有的把子女家属送到国外,自己留在国内任职。

对此,习近平曾多次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明确规定出哪些干部不能被列为考察对象,会给部分干部敲响警钟,使其不能再像过去存在侥幸心理。

亮点

选拔原则

增加“以德为先” 强调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与2002年《干部任用条例》相比,此次《条例》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原则上有所变化,强调“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同时,在德才兼备这一原则后,强调“以德为先” ,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也是新增内容。

而对干部的培养上,除了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外,此次也新增“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同时,强调“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

解读

干部年轻化不能“一刀切”

张希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修订后的条例提出要“用好各年龄段干部”,能够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希去年12月初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他提出,要注意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既要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要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干部,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线,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近年来中央提出干部年轻化、要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一刀切”。例如有些优秀干部当年错过了选拔阶段年纪偏大,有些干部临近退休年龄,如果单纯从年龄上考虑对其不重视,会造成干部资源的浪费,可能会使得一些干部认为因为年龄因素无望晋升就失去积极性,或者是等待退居二线。应该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发挥每个年龄段干部的才华。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