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官不聊生”时代来临?(3)

【案例】“官不聊生”时代来临?(3)

不满与支持

“一条接一条,管得是越来越细,看来以后公务员是越来越不好当了,公务员职业的下行趋势估计是不可避免的了。”在公务员系统中呆了8年的一位科级官员对法治周末记者感叹。

也有公务员表示很支持目前的做法:“那些逢年过节发一堆吃的,发几张书卡电影票,组织个国内旅游,弄个郊区年会什么的,其实没啥意思,还招来诟病。还不如都省了。”

上海检察官张亮就认为,中央出台这么多措施,是针对官场之积弊要害的,也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治标”措施。

他2013年赴许多地方讲课时发现,多地都在对办公室重新进行隔断、装修,清理办公室面积超标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限制官员的特权,虽然也引起部分人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但却能够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

“在目前法治不健全、也没有完善的民主监督的情况下,如果再没有整顿吏治的魄力,官场则会一派萎靡,腐败成风。所幸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年多来表现出来了他非凡的魄力和改革的胆识。我想反腐在高层中至少是基本达成了一致的。”

胡星斗认为,虽然2013年出台了很多反腐细化规定,但绝大多数并非创新,而是进一步的落实和强化。“过去也发过成千上万的文件,今年让大家知道中央的文件可以执行下去。现在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力在推动。”

胡星斗说,有人形容2013年“官不聊生”,这正说明中国有了像样的吏治,“官不聊生”在发达国家其实是常态,因为官员会受到民众的广泛监督。

“当然,现在成熟的体制在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但反腐要持续推进,除了领导层的魄力,也需要将反腐上升到法治、制度的层面。”胡星斗说。

“官不聊生”是个伪命题

近日,有个新词在网络闪现,这就是什么“官不聊生”。

初看,“官不聊生”令人吓一跳。人们知道,官员是社会中坚,很多官员不想履职从政,社会岂不是乱了套?

细想之下,又觉得不尽然。查查“官不聊生”的出笼和背景就令人玩味。人们知道,自从2012年秋以来,中央出手全面整治官员作风,加上“老虎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格局,事实上在社会已形成空前的震撼,官员“周身制”已成为事实。日前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明确规定:各部门召开本系统全省性工作会议,每年不超过1次;省委书记、省长出国(境)每年不超过1次等。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领导干部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贺年卡、领导干部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2013年,一系列针对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相关举措密集出台,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在2013年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组部等陆续出台了12个针对领导干部的相关规定,内容不仅涉及送礼收礼、公务接待等工作要求,还细化到禁烟、葬礼等生活领域。这些新闻都与官有关,都给官员戴上了“紧箍咒”。受此影响,很多官员感慨,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一些官员对此不习惯、不理解、不适应,产生诸如“官不聊生”之类的烦言,也不难理解。因此,对“官不聊生”需要持几分清醒,不能人云亦云。

实际上,时下的公务员行业仍然是国内最吸引人的行业。近几年来,招收公务员的考试成为共和国的“第一考”或最热门的考试,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共争同一个岗位就是证明。有112万人进入2013年公务员考试。为何招收公务员的考试会出现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那样的局面?个中之因不言而明:相比其他行业,公务员不但收入稳定,而且福利待遇较好。像广州深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普通的一个公务员,年收入达十万八万已是平常事,更不必论官至厅处级的人们。当然,一些人们垂注公务员行业,看重的是个中有“猫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灰色”收入,升官发财有可能成为事实。近年来,媒体曝光的贪官,贪腐数额超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已不是个别现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