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委19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常委7联系点共处理6820人
2013年9月上旬至12月上旬,3个月时间,第一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259家单位陆续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3000多名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贯彻整风精神,大胆批评和自我批评。
截至2013年底,联系点省区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同比减少35%以上,文件减少15%以上,清理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2164个,压缩“三公”经费33.73亿元,停建楼堂馆所项目519个,清理超标办公用房174.22万平方米,清理超标超配公务用车22457辆。
同时,联系点省区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5374起,通报、曝光典型案件858起,处理68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560人。
2013年18.2万名官员被查处 密度30年最大
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2万件违法违纪线索,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2万人。文章引用专家观点指出,从中纪委查处的落马官员密度和速度上看,可称近三十年之最。
“十八大至今,‘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数量之多、频率之高,确实比较少见”。长期研究反腐败课题的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说,近三十年来,从省部级高官被查处的密度和速度来看,新一届中央领导层的反腐败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
中共反腐“三管齐下”: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1月15日公布的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反腐工作的三个层面,即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和“不敢腐”。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这三个层面是反腐工作的不同角度,将惩治与预防相结合。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教授认为,当下在惩治贪腐使官员“不敢腐”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反腐败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在制度保障之下,形成“不想腐”的公共政治文化,而制度和文化的共同保障,是反腐败未来的方向。
中国高调反腐令世界瞩目
国高调反腐态势引发海内外关注。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表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话说到了人民群众心坎里,也意味着2014年很可能是中国新的“反腐风暴年”。
为什么春节腐败高发?
“有些案子,领导干部受贿30%都是在春节期间。”昨天下午,著名经济学家、党建工作和反腐败理论研究专家、《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解读中央纪委下发的《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指出这是继“月饼”、“贺卡”之后对公款消费进行治理的又一次出拳,“给咱们的干部提个醒,给你划清界限,就是你不要越线踩线。”
怎样才能“经得起诱惑”?
从根本言,风清气正,还是得靠民众监督。干部群体一如封闭小屋,气不流通,是难有清风正气的。民众监督若流动的空气,能够把干部的浊气、污气、邪气荡涤干净。但前提是,主管部门得打开窗户,让空气进来。
风清气正 廉洁过节
今年一年反腐气氛整体十分严峻——从治理“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再到治理“会所里的腐败”,乃至月饼禁令、送礼禁令、公车禁令、贺卡禁令……一系列举措带来的,是反“四风”口袋的不断扎紧,中央反腐步伐的步步紧逼、招招见效,使“四风”问题无处躲藏、无以遁形,还有中央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的决心和勇毅的彰显,及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
中国官员面临“公心”大考
说中国官员面临“公心”大考,是打个比方。心灵世界的东西,怎么考试呢?考不了,即使真的出一份试卷,那也不过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官员们真正要经得起考验,就得拿出自己的廉洁自律行动。辩证法讲“知行合一”,“考心”要通过“考行”,“考行”其实也是“考心”。任何一个公私分明、克己奉公的官员,在面对权力“笼子”的时候,内心自然也会有一份坦荡和淡定。这种境界,不是权位和财富能够换得到的。
百姓人心回暖是评价反腐的第一标准
反腐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数字,更要看官民关系,老百姓的反应是第一标准。如果以此标准来看,过去一年反腐败成绩就是四个字,“人心回暖”。这是因为中央对待反腐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一直抓下去。当多数公众相信共产党能够反腐败,那么反腐败大体上就成功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