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改革

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改革

摘要: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教训,是在应当进行改革的时刻,没有及时而正确地进行改革,其具体表现是或拒绝改革,或拖延改革,或作修修补补式改革,或在问题和矛盾已经积重难返之际盲目改革。汲取苏联改革的教训,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必须而且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

关键词: 改革;中国特色;苏联解体;教训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在对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汲取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颇多的深刻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就是:在应当进行改革的时刻,没有及时而正确地进行改革,或拒绝改革,或拖延改革,或作修修补补式改革,或在问题和矛盾已经积重难返之际盲目改革。在我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在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呈现的今天,深入剖析、研究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一最大教训,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联解体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教训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教训,是在应当进行改革的时刻,没有及时而正确地进行改革,其具体表现是:

1.长期拒绝改革

长期拒绝改革,是造成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苏联的集体农庄制度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集体农庄制度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尽管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推行集体农庄的过程中就遭受了农民反抗,但是,苏联政府还是通过强制手段推行了这一制度,由于集体农庄里的农民既无权决定生产什么,也无权决定自己的劳动产品怎样分配,且生活困顿,所以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低落,农村和农业潜藏着严重危机,广大农民期盼集体农庄能被解散,自己能自主地拥有生产资料。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以及战争结束初期,广大民众期盼改变现状、解散集体农庄的愿望愈发强烈,因为千千万万农民出身的红军战士走出国门亲自领略了其他国家农民们的生活状况,对比这些国家农民和市民的生活水平所形成的心理落差使得广大红军官兵思变的愿望愈加炽烈。一些苏联公民甚至直接向苏共中央领导人写信反映当时苏联集体农庄的真实状况:比如,斯摩棱斯克军事政治学校学员梅尼希科夫就在给马林科夫的信中写道:“1945—1946年间我就地碰到了许多情况,考察了布良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州一些集体农庄的生活情况。我所看到的事情迫使我给您——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写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非常难受地听到集体农庄庄员在谈论这样的问题:‘您知道集体农庄不久就要解散吗?’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无力再生活下去’。确实,在一些集体农庄生活坏得已不能忍受,如在(布良斯克州的)‘新生活’集体农庄,几乎有一半庄员已经2—3个月没有面包了。部分人连土豆都没有。该地区其他集体农庄有一半情况也不好。这种情况不仅仅限于这个地区。”[1]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