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苏]阿克肖诺夫、祖布科娃:《变革的预兆》,载苏联《文学报》1989年6月14日,转引自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72页。
[2] [俄]鲁·格·皮霍亚:《苏联政权史(1945—1991)》,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36页。
[3] 《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92页。
[4] 《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97页。
[5] 《斯涅奇库斯关于立陶宛政治局势致苏共中央主席团的报告(1956年12月6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8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54页。
[6] 《科兹洛夫在新切尔卡斯克地方广播电台的讲话(1962年6月3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8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477页。
[7] 《斯涅奇库斯关于立陶宛政治局势致苏共中央主席团的报告(1956年12月6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8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50—255页。
[8] 《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局势的会议记录(1988年2月28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88页。
[9] 《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局势的会议记录(1988年2月28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96—597页。
[10] 徐天新:《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4—185页。
[11] 赫鲁晓夫:《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人民日报》1959年2月1日。
[12]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6页。
[13]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9页。
[14]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3—24页。
[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16]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页。
[17] 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0页。
[18]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4页。
[19] 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9页。
[20]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2页。
[21] 邓小平:《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2页。
[22] 邓小平:《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都干不成》,《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44页。
[23]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3页。
[24] 邓小平:《压倒一切的是稳定》,《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4页。
[2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26]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2页。
[27] 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7页。
[28]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40页。
[29]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6—177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