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改革 (7)

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改革 (7)

三、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党有着清醒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将这些问题和困难概括为:(1)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3)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4)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5)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6)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25]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较大以及少数领导干部官僚主义、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等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曾警告说:“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26]“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27]“我们的官僚主义确实多得很”[28],“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29] 

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上述困难和问题,必须通过改革而且只能通过改革才能加以克服和解决。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同样,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牢牢汲取苏联历史上拒绝改革、拖延改革、修修补补式改革、盲目改革的深刻教训,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因为停顿或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还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更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和人民应当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大业呢?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31日下午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对这一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第一,“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第三,“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第四,“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第五,“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只要我们认真地遵循习近平同志的上述要求,真正落实好这些指示精神,切实地贯彻好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我们就能够避免重蹈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覆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