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陈宏:国画经要(2)

国画传承

照片 011-1

我们应尊重传统,研究传统,弘扬传统,剖析传统。过度崇拜传统而滯,迷信传统而枯。传统之中有今学,今学而贯穿传统。

传统虽是昨天,但也是今天,更是明天。今学也是传统,传统是传承,传承是继承与发展。传统是根基,社会背景是艺术之契机,生活是艺术之源泉。

学者从生疏求熟练,从熟练中求生疏。不断往复,则渐进以达个性。进而多思,溶入文化,纵情忘我。画是我,我是画,则达境界也!

具象熟、求笔墨,笔墨成、求神韵,神韵达而求思想,此为上品。

画者应守静、苦、凡之心,不以无知音而不芳。以宁静平凡之心而致远,才有灵性芳芬,笔动情逸,神与物游,物我两忘,野趣横生。

国画用笔

作画是笔而非笔,非心而心也。学其技,进而会其术,学其法,进而悟其道。技熟练、自然美而其术也,掌握方法易而悟道难也;可学师其法,师古而不泥。僵学师之技,而艺滯思竭。

人用笔者画则活,笔用人者则匠气。笔左右逢源,随心所欲,神随笔行,笔随意走,则思绪如涌泉,情感并发,一泻千里,何不快哉!

浓、淡、干、湿,皴、擦、点、染一气呵成之作,则气韵生动,肉中含骨,骨肉相连。下笔当思古人之玄妙,意理在笔外,能悟此道者,则用笔少而意远也,反之笔繁则画乱。

用笔不得法者,笔简而画意薄,难得笔繁而意不乱。笔简而不薄,繁处则妙,简处愈深之画,藏繁而厚重。

行笔时,如行如楷,如篆如草亦如隶。写得有法而无法,随手而动,随情而生矣,有淋漓尽致之感。

国画之悟

照片 034-1

学画者应清心本源,生活中寻知识,艺术上找生活。学古懂今,古雅风新;勿名誉、致远利,可成大器。

画家非博学者而不成。性格定风格,悟道无定格,风格定则艺思竭。画之境,在具象之外。博大之意境,超于自然之外,而存于画家之心胸。画物之表,谓之写实;写器之生机,谓之写生;写器物之神,谓之写意。

任其天性发挥,可令人神往。出此画家之心谓之意,道法自然谓之理,出乎意料谓之奇。意、理、奇、合和而谓之艺。

微至而旷野,意在天中有,可谓变通之才。初悟一中而求万,顿悟则万中而得一;一中求万为法,万中得一则为道。一笔之中可万变,笔墨不在繁简,而在一笔之多容,一笔写万物。一笔一世界,一墨一乾坤,笔墨纵横而达意,乃上乘之作。

注重具象而沉迷工能,勤于笔墨而忘意趣于画外,致使画形具像而失神,写景而意不存,工功过于心,画俗也。

用得意之笔,合律而质量,则笔笔有意,意意随笔,情溶入墨。

画之气质,由文化,灵性及阅历而定。粗悍之笔非沉滯,消瘦之笔非轻薄。粗悍、消瘦之笔交替,大小笔墨错落相应,肥瘦刚柔并济,奇妙变幻于瞬息之间。形凝神,神而体形,则意境幽远不可测也。

画理就是哲理,一副上乘之作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首诗,就是一首歌,就是一个传说。也是自然万物的缩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读画就是听故事,就是品诗,就是欣赏音乐,就是回归自然,就是品读人生。积累生活,积攒感觉,丰富知识,抒发情怀,感悟一点。

常读名作,揣摩经典则下笔有神。绘画艺术具备“真、善、美”,它来源于自然而超出自然,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人犹如在画中赏读人生。情游于民族思想,探究人类之灵魂。个人意识相及笔墨之变化,无声的绘画胜过语言,个人修养决定艺术成就。

画家脱离生活,则只是画匠。画到穷时则生变。变则活,活则生,可达无人相,无我相,天寿者相。

好画是创新,是发展,是创造。呆画是匠画、滞画的临摹,是市井之作。透心灵得意趣之画,能入神,有生机,可启发人之善心,仁心,事业之心。

写神是艺术、写形是技术、重写形而神非,偏写神而形非。故神形兼备之品善也。

画贵在艺术,艺术贵在思想。有宇宙鸿才之人,作品才能潇洒通透,合于义理,乃如锦绣文章。没有辩证的哲学思想,高境界的作品难以读懂。“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神,形而下之谓之器。

画家的思想境界、意识形态、文化修养的有机生化,而达义理、情趣相依互生,皆为神品。笔墨水色之因素构成的技法,是形而下之,乃器也!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