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余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激发国有企业内在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08f790529822720e721217b27acb0a46f31fab9e

余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今天是一个分享和交流,结合我的研究方向,把国企改革的一些相关问题给大家报告一下,也请大家多批评指正。我今天主要汇报六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第三,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混合所有制;第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第六、国有企业的分类。今天上午,主要汇报这六方面的问题。

一、改革面临的形势

首先我们谈一谈改革面临的形势。1982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0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已经30年了,在新形势下,我们开始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把改革提到这么高的水平?需要对当前面临的改革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现在的基本形势叫改革的低潮期。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两次低潮期。第一次低潮是20世纪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面临的国际形势是什么?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分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冲突不可调和。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我们的改革进入了第一次低潮期。一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重新又把中国的发展拉回到了改革的轨道上。当前我们又处在一次改革的低潮期。

接着就提出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改革?现在大家最常说的就是改革受到了方方面面既得利益的牵制,我们也都经常这样说。过去30年,我们说阻碍改革的力量是思想不够解放,就是思想认识的保守阻碍了改革。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的思想认识弹性比较大,思想认识都比较灵活。谈改革,人人都先要算一算对我合不合适,现在改革受到这样一种状态的阻碍。解释这种改革的停滞,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既得利益集团和权贵资本阻碍了改革,一些比较有权有势的集团成为阻碍改革的重要力量。还有一种观点,现在也比较流行,讲我们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状态,叫碎片化社会,就是人人是经济学家,人人都是应该被改革的对象。实际上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社会的全面渗透,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在这样的局面之下,改革常常是要不然就属于被改的对象,要不然你的一些诉求就可能触及到别人的利益。利益相互牵制,人人都受制于人,叫碎片化的社会。这两方面的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的很多政策,即使一些很好的政策,要往前推,难度都比较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比如说房产税、资源税、遗产税等这些政策一出来,大家都觉得跟切身利益有点关系,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不像改革初期,一个政策一出来,就可以多赢,大家都能够从中看到自身利益明显的改善。现在常常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出了一个政策,让一些人的利益得到改善,恐怕要触动另外一些人的利益。

国有企业改革现在面临的局面叫多重任务交织,国有企业改革有大企业的问题,也有小企业的问题。一方面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大企业面临着改革的问题,另一方面几个亿甚至几千万的小企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有一些企业很强大,要进一步走出去,面临国际化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历史包袱很重,资产负债率非常高。既有垄断行业的问题,也有竞争行业的问题。我们的改革多重任务交织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政策解决不了很多问题,常常一个政策针对一类企业,如果把这个政策移到另外一个企业恐怕不能解决它的问题,还可能加剧它的问题。改革的困局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局面,中国经济在酝酿一种比较大的变革。上一次改革低潮期的时候,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不好的,现在放眼望去国际形势也非常不理想。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欧洲欧债危机问题、日本的零增长陷阱、中东的不稳定和非洲的问题等,非常不利的国际形势。

2012年到现在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它怎么能够转化产业的增长,恐怕还有一个过程。从传统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势头来看,我们碰到了一个普遍性的产能过剩状态,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很大的考验。2013年开始,中央的政策叫稳增长。理论界讲中国的经济增长叫换挡期,从高增长的时代要调入到一个适度增长的阶段,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遇到了天花板,或者是约束性的因素越来越突出了。这种改革的困局背后还是国际国内基本面的困局,这是我们现在改革面临的基本形势。我们最后做一小结,在压力比较大、挑战比较艰巨的局面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要用全党、甚至全国人民的决心、勇气和智慧去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