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转变管理体制的原因
我们再讲一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决定》提出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我们首先讲为什么要转变以管资本为主的管理体制。201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清泰老先生写了几篇文章,反反复讲一个道理,他说国有企业要从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国有企业要从经营自己的企业要转向经营资本。他当时提国企管资本实际上有三层意思:
第一,管资本针对的是国有资产运营效率相对低下的状态。国有企业特点是形成资产的能力比较强,但是资产的运营效率低。你要强调资产的规模,把资产规模做上去,这些国有企业比较擅长,讲资本的运营能力,国有企业还是比较的弱。国有资产运营效率遇到了比较突出的问题,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这边情况好一点,从全国情况来看,整个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还是比较低的,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国家现在央企大概有30万亿的资产,全国国有企业整个资产是80多万亿,央企大概有30万亿,全国国有企业的净资产大概有30万亿。国家掏钱建立了这么多的国有资产,最后国家从中拿到了什么回报,每年国资委收的分红大概是几百亿的水平,那么最后上交给财政部2011年是40亿,2012年是50亿。大家想想几十万亿的资产,最后收回几百亿,还要再投资,也是捉襟见肘,不够用。我们的资产投资相对粗放,资源投入与产出贡献率很不相称。第一就是讲要树立资本意识,国家出了资本就必须要有一个收益,要有这个意识。
第二,管资本针对的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03年时国资体制就留下了一些问题,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国资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从国资管理体制的角度看,管资本改革针对的是国资委本身,它的监管手段方式应该转变,提高国资管理的效率。
第三,适应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资本有它自己天生的属性,国有资本要符合一般资本的规律,还要有自己的特殊东西。如果都还原到资本属性上,资本都是逐利的,最后拼的就是逐利的能力,创造利润水平的高低。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朝着淡化资本所有者主体的属性,强调资本能力的高下,更能挣钱的资本应该是更好的资本。所以管资本的最后的一个方向还是适应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放到市场里,由市场配置资本,大家在市场中靠自己的能力竞争。管资本基本上有这三个层面的意义。
真正转向管资本为主的体制,我们觉得还有比较漫长的过程,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第二要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这涉及到理顺政府跟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跟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是比较漫长的过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