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余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激发国有企业内在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7)

六、国有企业的分类

第六点我们讲一下国有企业的分类,《决定》叫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前国资委副主任戴绍林在2011年第一次提出国有企业应该分两类:一是公益性的;二是竞争性。国有企业这个群体比较复杂,问题比较多。我们常常遇到国有企业AAA问题是这样的,那么最后那边讲根本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恐怕是基于B企业的情况,就是不同类型的企业,问题性质不太一样。国有经济部门或者国有企业不是铁板一块,它有一些共同问题,在实践层面要处理好企业层面的问题要有一种分类思想,要尊重企业微观层面的多样性特点。其实还不是分两类的问题,应该至少有三类。有一些企业它的特征很明确,叫竞争性的,有一些很特殊,纯粹公益性,能够看出来。还有一些企业,最早我们叫混合性的,它既有一些竞争性的,也有一些公益性的,或者政策性的业务活动。我举个例子,比如中国盐业,应该是政策性很强的一个企业,其实中国盐业也涉及竞争性领域,它有一块建材业务在全国也是排名第一的企业,一个看起来是属于公益性的企业,底下也有一块竞争性的业务。

一些竞争性的企业,比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整个投向带有国家使命,一直都是按照国家希望去做一些东西,他的行为烙印上有国家政策导向性的使命,跟一般的企业不太一样。我们认为至少要分出三种类型:竞争性、经营性、商业性。我们用一个概念就叫功能性,就是说不同的国有企业有特殊性的一些职能。准确界定国有企业的不同功能,不是为了分类而分类,分类了之后应该把不同的企业推上不同的制度轨道,每一个企业都是自己的使命,有自己的特点,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制度轨道。这个制度轨道我们讲叫量体裁衣,能够把企业的潜能激发出来、释放出来。分类的目的是通过制度创新让企业在比较适合自己的制度空间里去做一些最积极、最有意义的事情。回到我们那个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走向市场化,大家都在朝那个方向走,大家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和体制的优势,进一步澄清自己的战略、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未来的成长的空间,最后去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最后小结一下,国有企业进入了第三次创业时代,今后一段时间,国有企业应该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为自己的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寻求价值实现的方式。《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的力量。10年之后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国有企业应该有比较强的一种自生能力,基本上找到了跟社会、跟市场比较和谐共处的一种组织管理方法。最后概括一下,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变革的时代,变革时代最需要的就是创新和创造,希望大家努力让自己的企业成长为解放生产力,释放创造创新精神的组织,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社会大众福利的一种积极力量。核心精神还是要淡化所有制观念,在企业使命的赛道上,不在乎你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最后谁履行了正确的企业使命和功能,谁将获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通行证。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