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根子

深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根子

核心提示:党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群关系既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更是“船”和“水”的关系。这就具有“两重性”,即水既能推船前进,也有可能掀起风浪把船打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一定要从政权巩固、政党存亡、国家兴衰的高度,来看待党与群众的关系,始终保持与人民的密切联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十八大的部署正在全党范围内深入进行。从颁发“八项规定”到中央领导身体力行,从纠治“四风”到“苍蝇”、“老虎”一起打,从中央派巡视组到各地督导到出台一系列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有力举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给力,人民群众给出了十分满意的打分。但也有一些同志担心教育实践活动会不会是“一阵风”、“走过场”,会不会活动过后问题反弹、“涛声依旧”。广大群众认为,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根本立场和态度问题,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才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脱离群众的四方面原因

从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有些地方甚至还十分严重。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我们党就是依靠密切联系群众起家并不断发展壮大的。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党内怎么会出现脱离群众的现象?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党内出现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原因固然十分复杂,教训也极为深刻,应该进行认真而深刻的反省。从党自身建设的角度检查,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习。完整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的内容。两者各有区分但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辩证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有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归根结底,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个人、领导者及其天才人物的作用,但是它也特别强调,这种作用只有融入群众当中,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力量。然而,在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有所忽视。有一些同志对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的观念有些淡薄,党内有一些同志,包括有些领导干部,很不把群众放在眼里,很不拿群众当回事,在他们看来,“群众算老几”,出现了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忽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其次是对群众态度上的实用主义。在一些领导的眼里,群众充其量是他们“作秀”的道具,对群众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即在他们需要群众捧场的时候“利用”一下群众,一旦用过了,便把群众抛在了脑后;或者在出现困难,需要群众“勒紧裤腰带”艰苦奋斗过难关的时候想到群众,而一旦条件好转,就把“共患难”的人民群众忘得干干净净。第三是工作重点转移后的思想偏差。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心目中,似乎“打天下”夺取江山需要群众支持;而“坐江山”搞建设,尤其是搞现代化建设就不需要群众,或者认为群众不那么重要了。搞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似乎只要有几个“能人”、“改革家”、“企业家”就可以了。在这种错误观点的支配下,必然会产生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的很不正常的现象。第四是对党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认识不足。以为执政一定能为民,其实未必,执政执得好是为民,执政执不好,不但不能为民,甚至可能扰民害民。所以关键要解决由谁执政,为谁执政,怎么执政的问题。尽管我们党是一个已经执政多年的党,党对执政党建设问题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努力,但总的来说,对执政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惯性使然,党内许多同志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仍是习惯于用革命战争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方式处理执政条件下的各种问题,使我们党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党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党的群众路线以新的内涵。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