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10万干部下基层“走亲戚”

[经济日报]10万干部下基层“走亲戚”

核心提示:江西赣州是苏区精神发源地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形成地。1月26日,记者走进上犹县水岩乡库区,在移民户黄健军家里,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苏区模范县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里绿树环绕,房屋错落有致,水泥道路贯通全村。

江西赣州是苏区精神发源地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形成地。为弘扬苏区精神,做好践行群众路线的每项工作,从2010年12月起,赣州市持续3年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的“三送”工作,10万名干部先后走村入企,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解农家难,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1月26日,记者走进上犹县水岩乡库区,在移民户黄健军家里,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黄健军高兴地说:“如今,我们不仅在岸上安居了,而且家里的莲田和鱼塘也有了收益!”

今年39岁的黄健军祖祖辈辈都是“水上漂”,常年在水上讨生活。2012年7月,黄健军在当地“三送”干部的帮助下,在土坯房集中改造点建了新房。新房建好了,黄健军又开始琢磨如何在岸上安居乐业。这时,驻村“三送”服务队队长刘芳仙主动找到他,给他出主意——承包水田种莲,试验莲田养鱼。

“那段时间,‘三送’干部每天都来查看白莲的生长情况,监测鱼苗成活率。”黄健军告诉记者,2013年,他家40亩水田采收了近7000公斤莲蓬,60亩鱼塘养殖了4000多公斤红鲤鱼,全年收入超20万元。

苏区模范县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里绿树环绕,房屋错落有致,水泥道路贯通全村。村党支部书记谢爱民感慨地说,这是“三送”干部给村民带来的最大实惠。原来,由于这条1000多米长的环村公路涉及7个村民小组,利益难以协调,一直很难修通。在“三送”干部耐心细致的工作下,村民投资投劳,积极参与,短短3个月就修好了。

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三送”干部的身影。3年来,赣州“三送”工作从刚开始的主题实践活动发展成常态工作,通过领导和机关干部挂点联系、下派工作队驻点联系、乡镇(街道)干部包片联系、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进工作人员挂职锻炼等方式,全市9.3万名干部有了直接联系户,228万户群众有了结对干部,实现了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双向全覆盖”。

“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就能及时把握群众需求,找准推进振兴发展的支点和重点;就能深切感受责任与担当,激发振兴发展的奋斗豪情;就能有效地组织和动员群众,汇聚赣南人民的磅礴力量,形成争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的良好局面。”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说。

在赣州市,每名“三送”干部必须结对帮扶所在村(社区、企业)20户农户(居民、职工),并明确了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职能:促进创业致富、促进环境提升、促进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基层党建,从群众切身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为规范干部运行机制,赣州市建立起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公开承诺制度、民情家访制度、四级联动制度、民意测评制度、奖惩制度“五项制度”;建立了全市统一的“96333群众信息服务中心”,全天候、开放式收集群众的疑惑、困难和问题。

赣州“三送”工作开展3年来,成效卓著。联户驻村干部帮助群众硬化村组公路4729公里,解决113.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问题,完成低电压改造13万户,新建农家书屋1万多个,帮助转移农村劳动力27.4万人,142个后进基层党组织得到转化。

干部扎根基层,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对群众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正森说,“现在干部下基层‘走亲戚’的多了,浮在上面的少了;真抓实干的多了,光说不做的少了;关心群众的多了,虚于应付的少了。”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