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黄金时代”即将结束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与美联储的几轮QE时间高度吻合。QE缩减已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扬,导致贷款利率上扬,使得投资于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特别是套利资金的成本上升,引发资金撤出大宗商品市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月29日宣布,在原有基础上再削减购债规模100亿美元。而此前虽报出美国2013年12月成屋销售总数连续第四个月不及预期,但美联储依然按照计划推进退出进程。受此影响,主要大宗商品与新兴市场货币均出现下跌。

量化宽松(QE)缩减预示着过去十年全球发达经济体推行的宽松政策或将告一段落,全球经济依靠债务扩张的模式也即将终结,大宗商品价格也将进入下行波动期。

QE缩减预示全球债务增长模式走到尽头

美联储缩减QE代表过去几年全球采取的依靠发行债务推动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未来全球主要经济体或将进入削减债务阶段。

1

(图表: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接近极限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08年以来,发达经济体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纷纷采取了通过增加政府债务来消化金融系统的“有毒资产”并促进经济增长,使得政府负债率迅速上升。现在这条路已快走到尽头,债务的增长过度将严重损害政府的信用,迫使政府采取紧缩的政策并削减债务,欧元区债务危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随着QE缩减预期增强,美国国债收益率上行,意味着美国的发债成本上升。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只有两种办法,一是两党尽快达成减赤协议控制债务增长;二是制造地缘政治危机,使得资金重新回到美国国债这个传统的“避风港”。

发达经济体的去杠杆化意味着其不能或不愿意扮演全球经济引擎的角色。而此时新兴经济体也面临增速放缓、通胀加剧、结构性问题凸显等问题,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威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